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0221章:治河争议!朱家祖陵能淹否?泗州之民能迁否?(4)

被淹的风险本就较大,地方官员常年通过不同的方式,防止祖陵被淹。不过不过高家堰建成,洪泽湖蓄水过多,祖陵被淹的可能性可能会更大一些。”

“但是,如果不修筑高家堰,借水攻沙便会大打折扣,影响全国性漕运!”

小万历听完后,不由得皱起眉头。

“什么叫做祖陵被淹的可能性大一些,难道就不能完全杜绝吗?”

李幼孜面带无奈,人力在天灾面前,向来都是弱者。

下游之处,本来就是经常被淹之处,除非更改河道,不然大禹来了可能都没有办法。

张居正见小万历有些急躁,当即站出拱手道:“陛下,当下还只是泗州知州的一面之辞,待我们听过潘总督的回话后再议此事吧,既然朝廷对他充分放权,此刻就应该信任他,待看过他的奏疏后再议此事!”

“元辅所言有理,是朕刚才过于冲动了!”小万历的语气变得柔和起来。

而此刻,沈念的眉头深深皱起。

当他看到这份奏疏时,一抹前世的记忆涌入脑海之中。

“明祖陵于清康熙年间被洪水淹没,沉入洪泽湖底,与世隔绝达三百年之久,乃是世上唯一一座水下皇陵。”

若大明的皇帝们知晓,他们的老祖宗在水里泡了三百年,估计每个人都要扇自己的耳光。

将祖陵设于黄河淮河下游,本就是一个失败的选址。

沈念实在不知当时的钦天官是怎么想的,即使是龙兴之地,也总要防止洪水倒灌吧。

谁愿意自己的祖宗长眠于水中!

沈念心中清楚,当下要疏通漕运河道,就必须采用束水攻沙之策,束水攻沙就必须修筑高家堰,而修筑高家堰,就有可能导致泗水被淹,祖陵被淹。

泗州知州杜元与一众地方士绅乡贤,之所以如此强烈地反对。

在乎的其实不是明祖陵,而是生他们养他们的泗州。

淮北泗州在唐宋本是鱼米之乡,但自明以来,由于洪水多发,朝廷解决洪涝时先漕运后民生,导致泗州屡遭破坏。

他们若再不站出来反对,泗州就真的由鱼米之乡彻底变成贫困的流民区了。

另外,潘季驯这种宣称“一劳永逸”的治河之法,治河、治漕成功后,将会使得地方在河漕上的拨款减少甚多,最大的一份油水被减掉,地方官们自然反对。

沈念看出,修筑高家堰有“以淮北泗州之民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