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0265章:雁过拔毛,‌掐尖落钞‌!从十万两银到三千两银(1)

七月三十日,午后。

南京守备魏国公徐邦瑞与应天府、松江府、苏州府三府知府联名呈递的请求朝廷拨赈灾银的奏疏送到了京师。

奏疏中称——

三府常平仓储备粮被大水浸泡,损失高达九成,三府田亩淹没近七成,灾民已占地方百姓之半数,地方仓储已无能力赈济灾民,特向朝廷申请赈灾银。

除奏疏外,他们提交的还有三府灾情册与储备粮被毁的仓储盘点册,并根据这两道册子,提出需要十万两赈灾银。

很快,这些数据信息就被同步抄录到户部。

户部将根据灾情册与仓储盘点册,确定赈灾银的数额与用途,然后汇禀内阁。

因灾情较紧急。

户部左侍郎刘斯洁与右侍郎沈念,同时在户部督促,不到半日,便确定三府水灾确实需要十万两银才能解危安民,其中六万两用于急赈与买粮,四万两用于水利修复和安顿流民。

内阁收到户部的文书后,张居正当即同意拨付十万两赈灾银。

翌日清晨。

小万历点头,司礼监批红后,朝廷同意从太仓库拨付十万两赈灾银的御旨便送到了户部。

户部尚书殷正茂迅速签字,不到午时,便组织好了运送赈灾银的队伍,让他们迅速奔向南京城。

这就是考成法之后朝堂做事的效率。

放在嘉靖年后期,这十万两赈灾银至少要七日才有可能拨出,并且申报十万两,太仓银库极有可能只能出六万两或八万两,因为国库没钱,想要足数根本不可能。

八月初一,上午。

礼科给事中顾九思、工科给事中王道成同时呈递奏疏,称江南水患严重,建议朝廷暂罢苏松及应天织造,令织造内臣返京。

沈念得知此奏疏内容后,不由得佩服这两位科官的胆气。

言官就应多呈递此类奏疏。

苏州府、松江府、应天府三地,承载着所有的皇家织造任务,消耗大量民力,且赋役远比其他地方繁重。

而今三地遭遇水患,民力大损,若内监仍催促百姓完成织造任务,很有可能引起民乱。

水患过后,百姓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休养生息,暂罢织造,实乃安民之良举。

因皇家织造皆为内廷之事,故而两名科官直接呈递奏疏于禁中。

小万历看后,批复道:织造之事,皆由内廷出钱,与百姓无关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