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吴新蕊,都得到了他不少的建议,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可在国家层面上,他人微言轻。
他写的报告,或许会放到领导的案头,但这样的报告,每天都会有很多,领导会有全面考虑。
比如芯片战略,国家不可谓不重视。
但最关键的生产设备,却始终卡在别人手里。
在目前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需要设备就去买好了,华夏真正缺乏是的相关人才。
也只有刘清明知道,等到经济发展了,西方就会对华全面封锁,让你花钱都买不到。
“我是肯定没戏的,”刘清明说,“你是老资格,争取一下吧,我还有事情要拜托呢。”
“这事连老何都没把握,顺其自然吧。”丁奇说。
刘清明一想也是。
随即,他的思路又回到了正题上。
“我准备写个材料,”他对丁奇说,“能不能以你的名义送上去?”
丁奇一愣,“送到哪里?”
刘清明深吸一口气,吐出了一个名字。
“国院信息化领导小组。”
丁奇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口茶水差点没喷出来。
国院信息化领导小组!
那可是这件事的最高领导机构,级别极高,信产部部长在里面也只是个副组长。
直接把材料递到那里去?
这已经不是胆子大了,这是疯了。
这也显示出丁奇的作用了。
这事刘清明自己写材料送上去,人家一看单位,只怕都不会重视。
只有丁奇所在的体改司,那才是真正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万能平台,啥都能往里面装。
刘清明摆明了是利用自己。
但也摆明了这事成了,功劳是自己的。
丁奇并不是矫情,而是有点不好意思,被这巨大的野心给惊到了。
他感觉自己的脸颊有些发烫。
是兴奋,是紧张,也是一种荒谬感交织在一起的情绪。
“你小子可真会给我找事。”他苦笑着说。
“事大,机会才大。”刘清明回答得平静。
“前提是别先把自己折腾出大事。”
“所以,准备工作要做足。材料要扎实,要有数据,有逻辑,要让领导看了觉得,这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