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留出一些可以钻的空子?”
吴新蕊听着他这番有些拗口的话,安静地听着。
等他说完,她才用一种奇异的语调反问。
“我能不能这么理解:你想挖一个大坑,坑他们一把。但是,在表面上,要让他们觉得,是他们在挖坑,准备把我们给埋了?”
刘清明忍不住笑了。
“还是妈您理解我。”
电话那头,吴新蕊也发出了又好气又好笑的轻哼。
“我大概明白你的思路了。你想让中央相信,这笔巨额投资,不仅仅是技术研发费用,更是一种战略欺骗的成本。是演给西方看的一场戏。”
“对!”
“这个思路很大胆。”吴新蕊评价道,“有什么需要清江方面做的?”
“有。”刘清明立刻说,“希望省长您,能全力支持黄书记在云州的工作。他需要省里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支持,来把这个高新技术产业的盘子先搭起来。至少,要让外界看起来,我们是真心实意地在搞。”
“好的,我知道了。”吴新蕊干脆地答应下来。
挂断电话,刘清明站在楼道的窗前,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
和岳母的这番对话,像是一道闪电,劈开了他脑中所有的迷雾。
他之前一直在纠结,如何从技术层面去说服那些专家。
这是一个死胡同。
因为他根本不可能比专家更专业。
但现在,他找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政治!
战略!
他要写的,根本不应该是一份技术可行性报告。
而是一份,地缘政治的战略规划书!
光刻机项目,只是这个庞大规划中的一个具体落点。
那每年十亿美刀的投入,也不再是沉重的成本负担。
而是一种投资,一种伪装,一种向西方世界释放的、最具有迷惑性的烟幕弹!
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疯狂地滋长。
他要将这个项目,包装成一个“投名状”。
一个华夏为了彻底融入西方体系,而主动进行的“自我阉割”。
我们将放弃在其他高科技领域的追赶,集中资源,去赌一个连你们自己都不看好的、虚无缥缈的新技术。
这难道还不够有诚意吗?
让华夏在某个看不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