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者落泪。
如果说老二是真的有过歹心,他们则极其冤枉,属于是人在宫中坐,锅从天上来,且是一顶弑兄的大锅。
而且不仅仅是三位皇子。
内间送太子最后一程的,还有名义上的嫡母王皇后,王皇后又带了有子嗣的妃嫔。
其中一人来到外室,撩起遮面的纱巾,露出一道狰狞的疤痕。
朱厚熜察觉到了这道身影,刺向儿子的凌厉眼神一转,落在对方身上,终于躲闪了一下。
那是三皇子的生母丽妃。
对方的疤痕,是宫变那夜,留下的伤疤。
事后诸多调查,近乎掘地三尺,至少有一点可以明确,丽妃与贼子无关,那晚确实是舍了命的护驾。
当然,在清楚了这一点后,朱厚熜更不去丽妃的绛雪轩了。
天性凉薄之人处理愧疚的方式,不是补偿,而是遗忘。
而丽妃也从来不敢主动面圣,即便是平日宫中大宴时,都是有意识地避开,位于角落。
可此时此刻,她站了出来。
为母则刚。
她是三皇子的生母,绝不容许自己的儿子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就背负上这等永世不得翻身的骂名,甚至要被贬为庶人处死!
“陛下明鉴!”
“皇儿素来仁厚,岂会行此悖逆人伦之事?妾身愿以性命作保,恳请陛下宣召证人当庭质证——若有一字虚言,妾身母子甘受极刑,永堕阿鼻!”
丽妃这番话字字如冰刃坠地,不仅让三皇子抬头,泪眼婆娑地看着受尽委屈的母亲,更让后宫其他妃嫔亦不禁动容。
“反了!反了!都反了!”
迎着这些注目,朱厚熜怒到极致,根本不回应所谓的当庭质证,大袖一挥,怒喝道:“来人啊!把他们带下去!统统带下去!”
“且慢!”
一道洪亮的声音传来。
这回换成群臣震动,眼睁睁地看着一人上前。
海玥来到朱厚熜面前,行以君臣之礼,所言却是当朝难见的直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天子无私事,家事即国事,望陛下三思!”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是儒家的伦理纲常,将君王视作父亲,是为君父。
如此才有了历朝历代强调的以孝道治天下,才有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却不能逆了皇太后的孝心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