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得了陈从进的命令,令其把这个韩公望找来,真可谓是大王一开口,李丰跑断腿。
在门房处,并没有收录投卷士子的住宿地,这逼的李丰只能安排手下人满城去寻找。
气的李丰严令门房,日后士子投卷,必须记录投卷者的住址。
晋阳城内,一处客栈内。
此时,店家和气的说道:“韩公子,小店是小本生意,你这都两天没交钱了,你看”
此话一出,让韩公望羞的满脸通红,他摸了摸怀中,从中掏出了三十五文钱,数了数后,又收回了五文钱,口中道:“店家,烦请通融一下,在下先交一天的房钱,剩下的明日再交,可否。”
那店家叹了口气,把钱收了,随即说道:“谁让我心善呢,行吧,明日一定要交,再不交,可别怪我不近人情啊。”
“一定一定。”
说完后,韩公望背着行囊,准备前往闹市中,他的谋生手段,便是摆摊,也就是替人起名字,外加写写画画之类的。
当今之世,科举不兴,武人当世,他韩公望手无缚鸡之力,从军厮杀,显然是不适合他。
韩公望淮南扬州人士,家中虽非豪富,但也算是小富之家,否则也无法支撑韩公望这么多年的读书,识字,参加科举。
韩公望和黄巢一样,参加了长安三次科举,结局也像黄巢一样,三次不中,但不同的是,黄巢科举失败后,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而韩公望呢,他在长安看到了市井破败,百姓困苦,朝廷之令,藩镇视若无睹,从这一切中,韩公望看到了王朝末日之景象。
但韩公望没有想过造反之事,他的想法更为务实一些,既然长安朝廷不行了,那他就换一个地方,去地方藩镇上,施展自己的才学。
正所谓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韩公望出门时带的盘缠,只够他在长安科举所需,以及回程时的路费。
但在科举失败后,韩公望没有选择回返扬州,而是北上经河中,入河东晋阳,这一路上的花销,以至于到现在,不得不靠替人书写,来维持生计的地步。
到如今这么窘迫的地步,韩公望其实对未来也很迷茫,他不知道投卷至武清郡王处,是否会被看到,自己别出心裁,直接在投卷上,书写策论,也不知道这些武人,能不能看的懂。
而就在韩公望在街上摆摊之时,他所居住的客栈,突然来了几个牙兵。
在这个时间段,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