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郑从谠这个老相,那他的一生,也算是多姿多彩,出身名门之后,祖父是司徒,父亲是节度使。
自己又是进士及第,历任校书郎,尚书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吏部侍郎,宣武节度使,岭南节度使,刑部尚书,河东节度使,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兵部尚书,参议政事。
郑从谠的一生,符合了儒家文化中,儒帅的定义,这也是他以节度使之位,卒于任上后,却被朝廷赐予文襄的谥号。(注,原历史上,是被赐谥号文忠。)
在祭拜完郑从谠,政治姿态做足后,陈从进正式踏上回返幽州的路程,此番出兵河东,历时近一年之久。
家中已经来信,言诸子皆长,嫡长子陈韬年过七岁,已能明事理,通论语等儒家经典数篇,亦知洒扫庭除,问安亲长,昔年绕膝嬉闹之态,今皆彬彬有仪。
陈从进看完信后,心中了然,这是妻子在担忧,自己的位置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重,以至于她对嫡长子的要求,也越严苛。
这样是不行的,于是陈从进特意回了封书信,除了嘘寒问暖外,还嘱咐道:“韬儿虽聪慧可嘉,终是垂髫稚子,然不必以成人之仪苛之,且允其戏逐阶前,偶得嬉游之乐,方不负童年时光,过严则恐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