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九章 赵大人是好官!(1)

淮安在前明时是仅次于南京城的两江行政中心,很阔。

因为那时的漕运总督不仅兼着凤阳巡抚一职,还管理跨数省达3000多华里的运河沿线,是名符其实的朝廷要员。

若明朝有总督排名的话,漕运总督最多位于南直隶总督之下。

这就使得总督衙门驻节所在的淮安城是事实上的省会,经济方面的鸡滴屁远高于南边的扬州。

如今虽然因为漕运总督被剥夺巡抚地方权力导致淮安不再是江北的政治中心,但其繁华程度也不是其它地方的省会可比。

赵安一行是沿运河北上淮安的,不是直接马不停蹄去漕运衙门,而是走走停停。

为啥?

因为,赵御史要实地调查情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

老太爷说的是看看漕运总督在干嘛,这个就必须在“看看”上做文章。

当然,赵安的少君身份是严格保密的,除了任朝阳、百里云龙等人知道他实际是漕帮在官府的“内线”外,其余人员一律不知,普通帮众更是不知。

因此一路赵安都是以巡漕御史身份同沿途漕工接触,接触过程如果有新闻报道的话大致是这样描写:“.赵大人精确把准社会脉搏,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走访中,赵大人多次指出,多次强调”

官话寥寥几句,实际上赵安的调查工作做的很详细。

真就代表朝廷近距离接触漕工,倾听他们的委屈,了解他们的诉求,代表朝廷对漕工进行慰问,表示一定会将实际情况反应给朝廷,争取让漕运衙门尽快结清拖欠的工钱。

在高邮段,赵安甚至走进漕工在运河边搭建的棚户房同漕工家属们亲切交谈,丝毫不嫌弃空气中充斥的刺鼻难闻臭味,走时还命人将路上购买的几百袋米面给漕工家属们发放。

几趟走访下来,赵安人还没到淮安,运河两岸就已经满是赵青天来了,大伙就有救(钱)了的传闻。

对于赵大人老是停下跟漕工接触,还放下官架子同漕帮的妇孺“座谈”,职业军人出身的侯把总觉得没必要,按他的想法这次漕工敢于闹事就是不把官府放在眼里,上面调兵把聚在一块的漕工一冲,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哪里需要当官的这般“低声下气”跟他们协商。

“你们也是这么想的么?”

赵安问的是坐在路边等他这位御史大人上车出发的绿营官兵们。

“呃?”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