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97章 不让我好过,那都别过了(1)

青天形象不是目的,只是工具。

工具这东西就是拿来用的,具体到赵安身上,这个工具就是帮助他积极进步同时也奠定其在军民心目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最后,天冷了,披件衣服。

水到渠成。

可如今这工具倒像是遏必隆刀般有点噬主,搞的赵安别说堂而皇之受贿捞钱,连最基本的常规进项也收不上来,老话怎么讲来着?

对,叫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搁别省藩台,一年法定工资155两,养廉银12000两,听起来是笔巨款,但对半个封疆大吏的布政使而言远远不够。

常规、陋规才是真正的大头,且这些收入不是下属送,而是“缴”,是一种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安徽一省有八府、五直隶州、五十一个县,全按规矩办事,赵安这个藩台单靠下面的各种孝敬每年就能拿个七八万两。

官员升迁调动按规矩都会以各种名目给藩台、抚台送来“辛苦费”、“咨询费”,境内的盐、漕、税关好处藩台、抚台都有分润,这些一算又是大几万两。

另外,虽然道府一级的官员任命权在吏部,但知县、佐杂等低级官员的委任调动,藩台有极大话语权,安徽这地方整体是穷,但也有富裕的地方,穷知县一个要你三五千两,富知县要你个一万两,过份么?

为啥吏部任命的官员要借高利贷上任,不就因为到任了还得给上面的这个台那个台交一笔“保护费”么。

不交保护费,哪个上官罩你?

总之,在赵安不干涉司法,也不横征暴敛情况下,其每年至少能有四十万两左右的收入,因为其虽然实任安徽布政,但却署理巡抚事,相当于抚台是他、藩台也是他!

一个人收两份礼是过份,可两份礼并成一份,那就是懂事。

当然,收入多支出也大,毕竟要养的人多,后世有名的名臣张之洞当巡抚时一年支出就二十多万两。

两相一抵,一年干下来赵安纯落个二十万两进兜肯定没问题。

如果赵安往死了捞,不顾一切捞,如王亶望、国泰、李侍尧那般贪婪无忌,一任藩台下来几百万两根本不在话下。

当然,赵安不可能这么干。

青天形象他要,老百姓的钱他不要,昧良心的钱他更不要,可该他应得的那部分却是要的。

他不拿,这钱也回不到老百姓头上。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