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带动的钻床正在精准地加工零件。
"王上...知道吗?"冯劫的声音有些发颤。
方铭微微一笑:"冯大人的任务不就是向王上禀报一切?”
冯劫沉默了。他弯腰捡起玉珏,指尖触到冰凉的地面。两个月前他离开时,这里才刚刚动工,结果被嬴政叫回咸阳三个月,回来后,发现一切都看不懂了。
"我需要详细记录。"冯劫突然说道,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他招手唤来随从,"准备笔墨,我要即刻上奏。"
少顷。
冯劫端坐案前,提笔蘸墨,竹简在案几上徐徐展开。他略作沉吟,笔走龙蛇间,蓝田新貌跃然简上:
"臣冯劫谨奏:蓝田之地,今非昔比。泾渭支流疏浚已成,新开渠道如血脉贯通,旱可溉田千顷,涝能分洪入漕。河畔水车林立,巨轮转动间,清流自升三丈,日夜不息灌溉良田。"
笔锋一顿,又写道:"尤有曲辕犁者,其形如弯月,辕短而精,一牛可曳,转向如臂使指。老农试用,一日竟耕二十亩,抚犁叹曰''此物省力过半,真乃神农再世之作''。今已令工匠日夜赶制,期以春播前遍及关中。"
写到工坊之事,冯劫不禁搁笔沉思。窗外秋风送来远处作坊的叮当声,他复又提笔:"工坊新法尤奇,谓之''流水线''。譬如制犁,分锻铁、刨木、组装诸道,匠各司其职。往日旬日成犁,今朝竟出三十具。更闻有''标准化''之说,零件互换如符节相合,破损立时可替。"
竹简渐满,冯劫最后写道:"臣笔墨拙劣,实难尽述。水磨坊昼夜碾谷,新式织机吐布如云,更有诸多机巧之物,非亲见不能明其妙。伏惟陛下巡幸蓝田,使天威亲临,既可鼓舞民心,更可指点方略。臣不胜翘首企盼之至。"
写毕,他轻抚简上未干的墨迹,唤来侍从:"速以火漆封缄,六百里加急直送咸阳宫。"
而另一边,咸阳宫内。
嬴政端坐在咸阳宫的御案前,烛火摇曳,映照着他深邃的目光。他手中握着冯劫的奏章,指尖轻轻摩挲着竹简上的字迹,眉头微蹙,似在思索。
案几上,还堆叠着方铭这三个月来呈递的奏章,每一卷都写得极为详尽——新式农具的构造图、水车的运作原理、流水线工坊的产量记录甚至还有工匠们的改良建议,事无巨细,条理分明。嬴政随手翻开一卷,上面详细记载了曲辕犁的耕作效率对比,比旧式犁节省人力过半,翻土更深,连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