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是背诵经典时的理解?还是回答太傅提问时的应对?"他随手拿起案几上的茶壶,"比如这个茶壶,公子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扶苏仔细端详了一会,谨慎地回答:"此壶形制古朴,釉色青灰,应是..."
"停。"方铭打断道,"我不是在考校你的鉴赏能力。"他突然把茶壶盖拿来,"看,盖子上有个小孔。"
扶苏惊讶地瞪大眼睛——这个他用了无数次的茶壶,竟从未注意过这个细节。
"这就是问题所在。"方铭把茶壶放回原处,"你们从小被教导要''学而思之'',但实际上,学的都是别人思考的结果,而不是思考的方法。"
窗外的知了声突然响亮起来,衬得书房内格外安静。扶苏不自觉地松开了原本交叠的双手,眉头微蹙:"那...该如何学会思考?"
"问得好!"方铭眼睛一亮,"首先,要学会质疑。"他拿起一卷论语,"比如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觉得对吗?"
扶苏倒吸一口凉气——这可是大不敬的问题。但看着方铭鼓励的眼神,他犹豫着开口:"似乎...似乎有些不妥..."
"看,这就是思考的开始。"方铭笑着又拿出一卷竹简,"其次,要学会联系实际。比如读孟子''五亩之宅''时,不妨算算五亩地到底能养活几口人。"
扶苏的坐姿已经完全放松下来,甚至不自觉地向前倾身:"那第三呢?"
"第三最重要——"方铭突然压低声音,"要敢于承认自己可能错了。这才是最难的部分。"
"现在,让我们用这个茶壶做个实验,看看这个小孔到底有什么用。记住,答案要你自己去找,我只提供工具和方法。"
扶苏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像夜空中突然被点亮的星辰。他下意识地直起腰板,又想起方铭随意的坐姿,稍稍放松了些,脸上却掩不住兴奋的神色:"少师,那学生在思考时,可以请教其他人吗?比如去问太傅,或者查阅典籍?"
方铭看着少年期待的表情,忍不住笑了。他拿起案几上的茶壶,往两个陶杯里各倒了些水:"来,先喝口水。"等扶苏接过杯子,他才慢悠悠地说:"可以问,但不是现在。"
"为什么?"扶苏捧着陶杯,不解地眨眨眼。窗外的阳光透过杯中的水,在他手心里投下晃动的光斑。
"你看这水中的光。"方铭指着那些跃动的光点,"如果我现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