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寂静。
"可有人见过饥民易子而食?"
弟子们面面相觑,无人应答。
方铭走到窗前,指着远处雨幕中隐约可见的桑海城:"那边有个集市,每日清晨都有农户挑着菜蔬来卖。诸位可知道,他们一担粮食要交几成赋税?"
格物轩内鸦雀无声,只有雨打屋檐的声响。
方铭却恍若未闻,只是看着那些面色苍白的弟子:"你们读圣贤书,可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方铭继续说道:“如今的大秦治下百姓虽不富裕,但是很开心,因为他们有希望,你们可以想想其余六国的百姓,他们有希望嘛?”
"开心?有希望?"一名弟子忍不住反驳,"方先生,您可知道修长城征发了多少民夫?连年征战又死了多少百姓?"
方铭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一个布包,缓缓展开——里面是几块粗糙的饼子和一把粟米。
"这是我从咸阳城外一个老农手里换来的。"他举起那块黑褐色的饼,"你们可知这是什么做的?"
弟子们面面相觑。
"麸皮、野菜,还有极少量的黍米。"方铭掰开饼子,露出里面粗糙的纤维,"那老农说,这在五年前,已经是过年才能吃上的好东西。"
他环视众人:"因为五年前,他们连麸皮都吃不上。"
堂下一片寂静。
"六国时期,齐国临淄的百姓算是最富足的。"方铭继续道,"可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齐国靠海,饿极了可以吃鱼。而楚国腹地的百姓呢?"他指向窗外,"就像现在的桑海渔民,打上来的鱼十之八九要进贵族的厨房。"
张良的折扇停在半空:"方先生似乎对六国百姓的处境很了解?"
"没错。"方铭目光深远,"魏国大梁城破前,易子而食不是传说。而现在的关中农户,至少知道明年春种时,官府会提供改良的耧车。"
一个瘦小的弟子突然怯生生地问:"可...可徭役那么重..."
"是重。"方铭点头,"但至少明码标价。你们知道楚国百姓最怕什么吗?不是固定的赋税,是贵族们一时兴起增加的''贺寿税''、''婚嫁税''。"
大司命突然轻笑:"方大人这么一说,倒显得陛下是仁君了?"
"我不是在评判君王。"方铭摇头,"是说一个简单的道理——"他指向堂外的天空,"现在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