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135章 朝会定国策(2)

后的目光如炬:"方铭,你且细说这''大秦学院''究竟如何运作。"

方铭整了整衣冠,声音清朗地回荡在麒麟殿中:

"回陛下,此学院不同于旧时私学。其一,广纳百家——兵家教战阵韬略,墨家授机关之术,农家讲稼穑之法,儒家传典籍经义,道家说养生之理。各派师长皆由朝廷聘任,按月领取俸禄。"

朝臣中顿时响起一片嗡嗡议论。治粟内史郑国忍不住插话:"这...这岂不是要朝廷养着那帮清谈之士?"

"其二,"方铭不疾不徐地继续,"凡大秦子民,年满十岁不满十五者,通过考试者,不分贵贱,皆可入学。束脩全免,笔墨纸砚由朝廷统一供给。"

"荒谬!"淳于越终于按捺不住,笏板在手中颤抖,"庶民也配读圣贤书?礼崩乐坏!这是要..."

嬴政一个眼神,中车府令立即敲响静鞭。待殿内安静,方铭才从容道:

"陛下明鉴,昔年管仲曾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若使黔首皆明法令、知农时、通匠艺,何愁大秦不兴?"他转向满脸涨红的淳于越,"况且孔子有教无类,淳于博士莫非觉得至圣先贤错了?"

这一问噎得老儒生哑口无言。李斯忽然出列:"方大人所言束脩全免,朝廷每年要多支多少?"

"丞相问在要害。"方铭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简册,"若首批收三千学子,岁费约合九千石粟。"

王翦突然大笑:"那些兵家小子,毕业后可否直接入军中任职?"

"正是此理。"方铭向王翦拱手,"学院将设''考绩司'',优异者可直接举荐为吏。墨家工科生可入将作监,农家弟子派往各郡劝课农桑..."

嬴政突然打断:"诸子百家,岂会甘愿将看家本领倾囊相授?"

"陛下圣明。"方铭深深一揖,"故臣请立''专利法''——凡在学院创新技法者,朝廷按增收利税的一成重赏。农家若能培育出新种,更可冠以姓氏推广天下。"

殿中顿时炸开锅。连一向沉稳的李斯都变了脸色:"这..."

"大家听我说。"方铭声音陡然提高,"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让匠人凭手艺富贵,农人靠勤勉发家,商贾依诚信获利,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

"方大人!"治粟内史郑国最先按捺不住,捧着算筹挤到前列,"束脩全免,这笔开支如何筹措?"

方铭早有准备,从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