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问询一番,先说三姑娘的名号不好,改做了蕉下客,又被林姑娘打趣,说三姑娘这名号是鹿肉。
跟着宝二爷又自称绮霰公子,凑趣做了两首诗,奈何又被大嫂子定为末等。”
一会子又道:“我不过是凑趣的,所憋出来一首,却谁都比不过。宝姑娘、林姑娘还有新来的琴姑娘都做了好诗,就连大嫂子也难分伯仲,只得去前头寻二奶奶品鉴。
二奶奶听了一遭,只说林姑娘的最上口,便定下了林姑娘是头名。”
陈斯远面上噙着笑意,捉了香菱的柔荑,自是为香菱高兴。错非自个儿,这姑娘来日如何实在不好说,亏得他甫一入府便机缘巧合将香菱弄到了身边儿,如今香菱的命运自是再与原文中无干。
除此之外,这海棠社一节自然也变了。
因李纨出了银钱,探春便推举其为掌社,而不是原文中那般李纨自荐,惹得探春腹诽了一番;其后凤姐儿虽说了一番怪话儿,却听闻李纨也出了银钱,立刻道恼不迭;再往后因着香菱、宝琴也在海棠社,李纨、探春再不似原文中那般偏着宝姐姐,请了凤姐儿做裁判,凤姐儿胡乱寻了个由头便定下黛玉的诗为头名。
如此一来,黛玉自是欣喜,宝姐姐却也不会不高兴——若是定下宝琴为头名,只怕宝姐姐一准会气恼不已。
待香菱止住兴头,笑吟吟去给陈斯远打水,陈斯远又暗忖。其实何止是这海棠社,只怕众金钗的命运早就改了,往后如何,再不好依着原文忖度。
这日夜里,香菱兴致极浓,寻了陈斯远极尽痴缠之事,一夜旖旎自不多提。
三圣庵。
小巧跨院儿里,妙玉正吃着一碗粳米粥。她却吃得蹙眉不已,盖因两个婆子虽也会开火做饭,却总比不得大观园小厨房的滋味。
妙玉素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会子自是难以下咽。
丫鬟清梵瞧出自家姑娘心绪,便说道:“姑娘且忍一忍,待过了这阵子,咱们寻了落脚处,再请个手艺好的厨娘来。”
妙玉轻声应下,道:“你今儿个也去瞧了,可有合意的?”
清梵摇了摇头,道:“内城各处庵堂都不打算发售,我明儿个打算往外城走一走。”
此言一出,立时惹得妙玉蹙眉不已。她那孤高的性儿一则是天生的,另一则是故弄玄虚,引得达官显贵追捧。
这内城才是达官显贵汇聚之地,外城又如何比得过?妙玉便说道:“也不拘是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