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85章 春愁(4)

是加盐的,江南的豆腐脑是加糖的,士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明明是同时开启,北方的战争能够迅速分出胜负,而南方的战争却陷入了焦灼状态。

孙芝眼见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叹了一晚上的气,决心干脆玩把大的——

称帝!

大周靖安三年四月初五,晋王孙芝省略了加九锡赐节钺之类的繁琐步骤。直接在晋阳城内筑三层禅让台,在文武百官和百姓们的见证下,接受监国、梁王、大周宗亲周元昭的禅让,登基称帝。

国号“晋”,建元“兴国”。

是的,他接受的不是前朝皇帝的禅让,而是前朝宗室代表的禅让,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大抵就是如此了。

晋帝陛下称帝的本意是为了鼓舞人心,让晋阳三府的豪绅、百姓、士兵们能够打起精神来,依托天险节节阻击,将这波雷劫渡过去。

孙芝能这么干,并不是冲昏了头破罐子破摔,而是在生死危机的笼罩下,作出的最优解。

唯一能从关中平原直达汾河平原的韩珏被夏国掣肘,因为担心首尾不能相顾,已经停止了攻击转为防守。关中军短时间内肯定不敢深入河东腹地,韩珏一向沉稳,不会兵行险招。

而北边的吴尚也不用担心,云中骁骑极善野战,弓术和近战都是一等一的好手,所以才能和弓马娴熟的草原部落打的有来有回。

毫不夸张的说,在平原上摆开阵势,八千云中军完全可以和三万中原步卒正面较量。

但这里是河东。

吕梁山和太行山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两道不可逾越的天险,更不要说北部纵横交错的连绵山脉。只要在紧要关隘处架起强弓劲弩,龟缩不出,他们就没有任何办法。

所以,现在真正的威胁只剩下两个——

一个是翻过太行山,包围了平定县的李继贤,另一个是攻破壶关、兵临潞州城下的文训。

六万晋阳军,对战十一万中原军队。

当然了,一向擅于剑走偏锋的孙芝也不会让文训能够安心作战,他派了许多细作和杀手前往中原,开始组织联络一些对文训不满的贵族士绅,暗中谋划起来。

一张看不见的大网,渐渐悬浮在了汴京城的上空。

文训出征在外的日子里,主持后方大局的是汴京三人小组,他们分别是吏部尚书孟宣、京兆尹冯延,以及左武卫马军都部署薛定。

文若已经将襄樊的军务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