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27章 角逐(2)

,这两个部门的一把手,任何一个都是足以让朝臣们在乾元殿中展开一场自由搏击的存在。

最热门的登顶铃兰啊不是,登顶武院之巅的人选有三个:枢密副使秦时明,北方行营都部署李继贤,东南行营都部署王臣鹤。

他们分别代表着关中势力、江淮势力和关东势力。

这里面有个问题——没有中原势力。

皇帝究竟想如何平衡各方关系?中原势力有没有人能够接替冯延?新的变动将会引发怎样的后果,这些都是未知数。

为什么要争这些?在争什么?

权力,那是属于皇帝的,文训和文若都是从战争中走出来的铁血皇帝,跟他们争夺权力,脑袋里刚升起这个念头,下一刻御林军就破门而入了。

但席位还是要争的。

就比如,今年礼部出题的主考官是川蜀人,无论他多么的刚正不阿秉公录仕,他的风格喜好也一定会带着地域特色,有着当地文学风格的影子。

或许为了公平起见,也为了避嫌,他会权衡利弊,不会全都录取川蜀籍的学子。但进入殿试面见皇帝的学子里,川蜀籍的学子肯定占优势,原本可能名落孙山的,也刚好就成为了那个孙山。

再比如,度支司的老大如果是江南人,那在经济作物和食用作物的种植划分和政策减免上,是不是对家乡地区会更加侧重和多一些考虑呢?

答案是肯定的。

毕竟不管官做的多大,祖坟还在家乡那边的,自己老了也要叶落归根嘛,没一点私心那是不可能的。

或许他会识大体、顾大局,但只要能合法侧重偏倚的,该官员就一定会偏心。你要是换个河北的官员来,他会偏向江南地区吗?那肯定是先紧着河北诸府啊!

枢密使也一样,作为掌管全国军事战略规划的机构首脑,大郑下一刻会向哪边用兵、怎么用兵、什么时候用,都会影响着那个方向的方方面面。

大军出征,要征徭役吧?

几万甚至十几万大军出征塞北草原,你不能从岭南或者闽地抽徭役来拉车赶驴挑扁担吧!而征发徭役,一定会影响当地的生活生产秩序。遇到紧急情况或者超出预料之外的突发状况,甚至会影响春种秋收。

再者,军队作战需要就近采办军需,比如军服、器具、车马、粮食,以及沿途消费拉动经济,比如士兵们放假了的吃喝拉撒,乃至于嫖娼赌博,那都是流油的大肥肉。

因此,对于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