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李暄的名字,也能让陛下杀李暄?”
方孝孺不是笨,而是思维比较古板,不擅长给人上眼药。
至于朱允炆听不懂,才是真的思维迟钝。
齐泰突然严肃大喝:“取笔来!”
朱允炆大喜过望,赶紧让人拿纸笔来。
不多时,有奴婢拿来了纸笔,齐泰把纸一铺,沾满笔墨刚要落下去。
方孝孺却夺过笔,甘心为其誊写:“齐公,你念,我写,也好让殿下听。”
齐泰也不矫情,干脆答应:“那好,有方公执笔,老夫灵感更是如泉涌。”
朱允炆去到主位那坐下,迫不及待的想看看,齐泰是怎么做到,不提李暄的名字,也能让朱元璋下杀李暄的决心的。
方孝孺已经准备好,齐泰这时踱步,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扬起念道:
“谏除隐患疏。”
“臣齐泰昧死以奏。”
“陛下圣武开天,制六合如臂使指,此诚亘古未有之雄略。
然,臣每读史册,见巨奸窃国,常怵然惊心。
其辈非起于微末,反而皆如王莽谦恭下士、似霍光扶社稷于将倾,更兼赵高之贴身弄权。
此三人,于当时何尝不是威望卓著、百官景从之能臣?”
“其害,正在于此!”
“雄主在朝,此辈或可效忠。
然陛下试想,一旦山陵崩,新君仁弱,彼时威望即成篡位的阶梯,能力化为祸国的刀兵,党羽便是倾覆庙堂的洪流!
王莽之篡汉,岂在朝夕?实乃其权势日炽,已非孺子可制矣!”
“故,为国本计,当于今日之势,断祸乱之芽。
切莫待参天大树,盘根错节,届时再思斧钺,恐已伤及国脉根基。
陛下明见万里,自有决断。
臣齐泰泣血叩首谨奏,唯愿大明江山,万年永固。”
齐泰念完,停住脚步,去看方孝孺。
方孝孺也写完了,高兴放下笔。
看着纸上出自于齐泰之口的“谏除隐患疏”,佩服到频频点头:
“好,好,好!字字千钧!字字千钧!”
“齐公无愧陛下赐名‘泰’,此疏,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不言具体,而乾坤定矣。”
有这份奏疏,虽然上面一个字都没提李暄。
但每一个字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