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就难免会被人拿来与姜春山之前的诗作进行比较。
比不过姜春山,难免又要遭到一番嘲讽,比过了姜春山,大家都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而在座的那些文人虽然一直都奉姜春山为东穆国文人之首,却同时也都对陆修文的才华感到折服。
而且文人自有风骨,若陆修文的诗作真的比过了姜春山,有不少文人还是愿意表达自己赞美之意的。
如此一来就难免会得罪姜春山,所以才说太后是给陆修文和在座的文人出了难题。
可如今太后这话都已经说出口了,陆修文是断然无法拒绝,太后的寿辰若是违逆了太后之意岂不是想自己找死?
所以诗是一定要作的,重点是该如何去作,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件难办的事,而此时的陆修文却是一脸的平静。
他恭恭敬敬地对太后回话道:“草民德薄才疏,不敢在太后与圣上面前卖弄,故提前准备了一首贺寿之诗献与太后。
“草民自知作得不好,若有染太后与圣上之听,还望太后、圣上能恕草民之罪。”
陆修文这番话不仅说得十分谦虚,同时每一次提到太后都不忘带上当今圣上百里野林,足见他在尊敬太后的同时,也是时时将东穆国之主挂在心上。
如此的礼数周全,更是让在场众人不禁拿他来与刚刚的姜春山做比较。
虽然姜春山是百里野林的老师,但从身份上来说他毕竟是个臣子,而刚刚在敬酒献贺辞之时却闭口未提百里野林半个字。
如今跟陆修文一对比,难免会让人们在心中有了姜春山挟老而狂,恃才傲物之感。
其实这个时候姜春山自己也觉得不舒服了,若是没有陆修文作比较,他之前的那番敬酒之辞并无什么不妥。
可陆修文的出现不仅仅是在场的众人,就连他自己都会拿来做比较,相比之下他也觉得在某些方面自己的确是做得不如陆修文。
只是一直以来的傲慢和偏见却让他认为,这是陆修文借此机会有意要羞辱自己,禁不住怒从心起。
不过此时并不是发作的时机,毕竟到目前为止陆修文所言所行并无不妥之处,他也只能先行忍下。
但是当他听陆修文提到这一次竟然准备了贺寿诗作,顿时便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于是摆出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等着在陆修文的诗作上借题发挥。
此时的太后听陆修文说他这一次也准备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