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制度(2)

那些伸出来的手,才能让灾民吃上那一份粮。”

“我的首辅大人诶,”徐子允苦笑,“要是陛下能出来管事,内阁还用递那么多折子被司礼监退回来?朝廷还能因为这个事情吵那么久?”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今天没有在朝堂上赞同你和顾怀的理由了,”谢洵继续开始看着奏折,“现在赈灾也许能救那么一成灾民,但是远远不够。”

“如果能把陛下逼出来,起码能多上四成。”

“你们只在意那一成灾民能活,但剩下九成都得死,而朝廷很难再赈第二次灾,除非长江边上的军队这个冬天不吃饭。”

“我只能让这个朝廷不要走到最坏的那一步。”

徐子允呆呆的看着谢洵:“会死很多很多人。”

“那又能怎么办呢?”谢洵的声音仿佛是从归墟传出来的,“你我都知道朝廷的财政负担到了哪一步,除了我,还有谁能来当这个刽子手?死的人不够多,怎么把陛下从后宫逼出来?”

......

司礼监。

“大臣?王爷此言何意?”

“魏国的行政体制是什么?分派官员治理地方,通过奏折汇报至朝廷,朝廷六部和内阁完成信息的梳理,提供解决方案,陛下同意之后司礼监勾红盖章,然后发明旨办理。”

“公公就是这个过程的最后一环,现在因为陛下龙体欠安,又如此信任内阁阁老们和公公,让公公直接勾红盖章同意内阁的处理意见就行了,那公公有没有想过,如果内阁提供的票拟意见就是公公的意见...”

顾怀喝了一口酒,循循善诱。

何洪苦笑:“咱家也不是没想过,但阁老们怎会听咱家一个阉人的意见?”

“阁老们是怎么选出来的?”

“阁老们都是做过六部尚书侍郎的,然后由皇上挑选入阁。”

“六部尚书侍郎从何而来?”

“自然是地方官员与翰林学士...”

何洪有些不解,这些制度顾怀怎么可能不知道?

顾怀也没有再继续故弄玄虚:“吏部掌官员考评晋升,折子递到内阁,再由公公勾红盖章,只要公公能掌握住这条线,那公公岂不就是捏住了天下官员的命脉?”

“话虽如此,但咱家如何联系的上吏部官员?”

“公公怕是还不知自己如今权势何其之大吧,只用来贪点小钱。”顾怀有些头疼,何洪的政治嗅觉也实在太差了,“只要公公稍加暗示,偌大吏部怎么会找不出来愿意听公公号令的人?”

何洪有些明白了:“所以咱家需要先在吏部找些帮手,然后在朝中多安插一些亲近咱家的官员,这样新皇登基后让他们为咱家求情?”

他又开始自我否定:“不对,吏部的折子递到内阁也是需要阁老们同意了才能转到司礼监的,可阁老们怎么会同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