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上,需要的是能控制几百米范围的战场,而不是仅仅几十米的室内。
战略上,需要的是能应对大规模正规战争的标准化、通用化武器系统。
后勤上,需要的是简化到极致的弹药和配件供应链。
目前华夏普遍使用的是56式半自动步枪,这种步枪的制造,思路来源于ak,特点是精度高,射程远,适合进行中远距离的精确齐射。
除了常规射击,它还可以加装枪榴弹发射器,具备一定的反装甲和面杀伤能力。其剑形刺刀也非常适合解放军重视的刺刀见红精神。
霰弹枪的攻击方式则比较单一。
而且霰弹枪对于华夏部队的致命弱点就是有效射程极短。
超过50-70米,弹丸的威力和密度就会急剧下降,完全无法与步枪在中远距离对抗。
在解放军的战术体系里,一把射程只有50米的武器无法作为主战武器。
整个陆军班排的标准弹药,从班用机枪到步枪全部通用,极大地简化了后勤补给和生产压力。
霰弹枪的弹药不能与其他枪支通用,会给后勤带来很大的麻烦。
当然这里也不排除,华夏在56式半自动步枪的生产线已经十分完备的情况下,专门开辟一个霰弹枪,与霰弹的生产线十分不划算。
所以华夏一直没将杀伤力更大的霰弹枪应用在解放军作战上,它更适合一些特定的短距离杀伤场景。”
夏黎点点头,一副十分认定陆定远给出的答案的模样,精准进行简略摘要:“霰弹枪不适合华夏大规模应用,而小部分应用适合,却因为没钱造不起。”
陆定远:总结的很好,下回别总结了。
夏黎听了陆定远的解释后,也稍微系统的了解了一下目前华夏的步兵作战模式。
她也上过战场,一些战场上的作战,以及武器的优缺点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当时也确实没注意什么射程不射程的。
毕竟她在战场上那么多年,除了到处乱扔手榴弹以外,就是捡着敌军杀伤力强的武器拣,整个战场下来,对华夏这边的枪支用的都很少,完全没考虑射程不射程的问题。
与后世战场上各种枪支百花齐放相比,如今华夏尽可能制造一种武器的现状,根本不是因为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武器不好用,完全是因为多了造不起。
想着自己心里盘算的计划,夏黎暗搓搓的向前探身,把脑袋凑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