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显得零散不成体系。
ps.可能有的读者会好奇,为什么我在尾注和作者说里引用史料时,有时会转引。比如后汉书引荆州图云巴拉巴拉,直接说荆州图云不就得了,干嘛要加后汉书呢?
文献转引一般有三种情况:
第一、文献如今已经佚失,只能托他书而传,比如初学记引荆州记,荆州记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我们引用的这条荆州记是被保存在初学记里的,那么我们现在引的就是初学记的转引版本,而非原始版本,所以要写明出处,方便核对和比较。这是不隐其始。
第二、有前辈学者进行过学术性的总结,比如熊会贞注水经注时拈出初学记引荆州记云云,我们既然看到了不能假装没看到,转而自己直接引用初学记,这就是隐了前辈学者的功而为己用,虽然算不上剽窃,但也接近了。所以要写明从哪个学人的哪本书上引的,这是不隐其功。
第三、古籍中引用了某书,比如渊鉴类函引皇明政要如何如何,我们因为不知道皇明政要现在是否存在,又或者不便亦或懒得去核对皇明政要原文,所以转引,虽然略嫌疏懒,但胜在老实,保持学术引用的透明性和诚实性,这是不隐其源。
本书尾注涉及引用的情形,或一或二。作者说里专列古文献,所以那里面涉及到的转引,都是第一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