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64章 上路(2)

!若太子果真已经收服了张珏,而张珏又是唯太子之命是从,那也该潜锋敛锷,待时而动,岂会为救一个王揖,便贸然动兵,自曝其谋?

东宫若真知我等谋划,大可坐观我屠尽使团,再以我等之罪上告天子,不是更妙?何须私调永宁军,徒惹猜疑?陈先生所言虽奇,却不合道理。”

陈启铭知陶睿素来轻视自己这等寒人(意即卑庶,非寒门有“门”,亦非寒士可称“士”),嘴上称一句“先生”,但开口闭口都是“先生不晓朝廷体制”、“先生未谙衙司故事”、“此是典章常例,先生或未深究”......

一个没落门户而已,正经世家中都排不上号,偏在这儿充什么贵族,真是可笑。

陈启铭心中腹诽,面上一副恭敬神情,欠身道:

“原来如此,在下受教。只是在下以为,世间之行,不能尽以常理度之。天下事,有‘理之所无,势之所有’者;有‘局外难窥,局中自明’者;又有‘逆常而行,反得其利’者。今日之事,不合经而合权,不中理而中利,可乎?”

陶睿笑了笑:

“陈先生辞采粲然,我不及也。不过敢问先生,东宫冒险调兵,利在何处?”

陈启铭稍一迟疑道:“利在护王揖。”

陶睿又问:“护王揖之利,与私调兵之害,孰重?”

陈启铭不能答。

陶睿不再看陈启明,面向巴东王,声音坚定:

“下官以为,若张钰出兵,乃由预谋,则调动张钰之人,必非东宫!”

巴东王听着下属争论,指节缓缓叩击着太阳穴,见首启争端的郭文远反而一言不发,便问:“郭先生怎么不说话?”

郭文远不疾不徐地一拱手:

“在下愚钝,实在无法推知张钰背后之人,也无法判断张珏追贼之事真伪,但在下以为,这都不重要。”

巴东王皱眉:“怎么说?”

“定策之初,在下说过,‘我等做贼,当计最坏,而不可计之侥幸’,今日在下重提旧话,愿王爷从此刻起便做最坏之打算,着手准备应变。”

“此言甚是,臣附议。”

“臣附议!”

“下官附议!”

孔长瑜等人纷纷赞成,唯李敬轩长跪在地,低头不语。

巴东王手掌伸握再三,虎眸闪烁不定,突然问道:

“李敬轩,你之前说有一策,说来听听。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