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25章 盛唐终如扁舟,不负万代江山——!!(3)

不是为自己垂泪,而是为旧日的帝王荣耀,悄然陨落。

眼角滑落的泪珠,似在告别那个金戈铁马、礼乐纲常的千年王朝岁月。

洪武时期!

朱元璋握紧了手中的酒杯,语气里满是愤怒和不甘:

“咱大明居然亡于胡虏之手!”

他丝毫未对大清的灭亡表现出怜悯之意,反而对大明的失败耿耿于怀。

明明是他一步一个脚印,从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重建了汉人的国家,推翻了大元统治。

可结果,却又让异族再次掌握中原大权,令他痛心至极。

“大明若亡,也应亡于自家人之手。”

“怎能让外夷染指我中原土地?”

朱元璋眼神如电,杀机四溢,仿佛想要穿透天幕改写王朝的命数:

“朕必要改天换地,还我大明清白!”

永乐时期!

朱棣来回踱步于御书房,眉头紧锁,几次望向站在一旁的太子朱高炽,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在他身后,老二与老三也虎视眈眈,心里同样燃着火。

三人都憋着一股劲,只想挥兵一战,打得酣畅淋漓。

可握着国库钥匙的太子朱高炽却始终按兵不动,哪怕朱棣几次暗示,也无动于衷。

与这些雄才大略的帝王相比,末代皇帝溥仪的人生轨迹则显得格外黯淡。

他虽贵为皇帝,却未曾真正掌握过实权。

三岁即位,六岁退位,年纪尚幼,何谈治国?

他后来虽曾执念复辟,甚至选择与外敌合作,登上伪满洲国皇位。

可换来的不过是一纸虚名,最终落得被人利用、骂名缠身的下场。

他失败了,不仅没能重塑大清,还将自己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他的退位,象征着中原皇权的彻底终结。

天幕前,众皇帝纷纷陷入沉思。

而就在这时——

天幕忽然再次亮起,出现了新的字样:

盘点历代皇帝的外号和名场面!

一众皇帝纷纷抬头,目光中流露出一丝好奇。

外号他们听说过,可那“名场面”又是何意?

这倒是勾起了他们的兴趣——

天幕下方还附带着一行说明:

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资格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