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52章 若能果决断敌,振军威、定国运,那他这皇位便也坐得!(2)

“比什么议和,强太多了!”

太子刘据此刻也点头称是,目光炽热地盯着天幕右下方的地图,眼中只剩一个目标——燕云十六州!

“儿臣以为,若能乘胜追击,定能收复故土。”

“如今民心所向、士气如虹,此战必胜!”

“哈哈哈,说得好,有你老子三分胆气!”

刘彻大笑一声,拍着刘据的肩膀,笑得合不拢嘴。

贞观时期!

唐太宗李世民亦轻轻颔首。

“看来,这大宋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

尽管他对宋皇帝们印象不佳,认为他们畏战、软弱。

但从此次天幕所展现的战况来看,底下的军队并不差,甚至颇有锐气!

“当年突厥南下,也有人劝朕迁都避敌。”

“这是让我,把长安拱手相让于外族么?”

李世民冷笑。

“身为一国之君,当守土有责!”

“宋真宗此次能御驾亲征,已是不易。”

“若能果决断敌,振军威、定国运,那他这皇位,便也坐得上。”

李世民想起自己初登大位之时,也曾遭遇兵力空虚、敌军压境之险。

但他从未想过撤退。

一旦后退一步,便是步步退让!

祖宗打下的江山,怎能拱手让人?

幸得运筹帷幄,才化险为夷。

如今大宋上下齐心,军民同仇敌忾,成功抵御辽军南犯,初战告捷,振奋人心!

相比之下,辽军却已露疲态,处境被动。

在李世民看来,当下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坚决拒绝与辽国议和。

战!

必须战到底!

将大宋多年的耻辱一扫而空!

房玄龄轻笑着点头称赞:“大宋虽说皇帝不够英明,但其臣子却颇有血性。”

“宰相寇准出谋划策,实属功勋卓著。”

“若真要议和,那也必须提条件提到极致。”

“能拿多少拿多少!”

“不过最好的局面,还是如陛下所言——干脆不和!”

长孙无忌也附和着道:“眼下宋军有利局面,岂有和谈之理?”

“只要将辽军困在腹地,封锁要塞,围点打援!”

“此战之后,辽军势必损伤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