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99章 咱老朱家怎么出了这种玩意儿?!(2)

隆庆可比。

至于隆庆,既因在位时间太短,仅六年,又因其母不得宠,非嫡长子,深不得父爱,自幼便与嘉靖少有见面。

没多少父子情分,使得他性格郁郁,不似其他皇帝那般折腾。

于是,隆庆自然而然就显得默默无闻了。

隆庆存在感之所以稀薄,是因为他的父亲和儿子都过于耀眼。

按理说,朱载垕根本没机会登基。毕竟他前头还摆着两个哥哥。

无奈天命弄人,大哥刚出生不久便夭折,二哥虽然三岁就被立为太子,可十四岁刚出阁读书,第二天就猝然病故。

嘉靖驾崩前一年,景王也离世。八个儿子里,最后就只剩下朱载垕这么一根独苗!

即便嘉靖帝再不情愿,皇位也只能交到隆庆手上。

然而,世人对他普遍不看好。

性格怯懦,遇事能避就避,能推就推。

更离谱的是,他在御前回答大臣奏对时,经常语塞结巴,场面极其尴尬。

为避免出丑,内阁干脆提前替他批好奏章,再整理成册交给隆庆。

他则一字一句死记硬背,第二天早朝再“原封不动”背给群臣听。

史书上对隆庆的评价,却并非全然负面。

明史称他“端拱为营,躬行俭约”,光是节省口粮一项,每年便省下数万两白银。

隆庆本人也很清楚自己的短板。

他明白自己没法像父亲那样把群臣当蛊虫一样操控。

干脆放手不管,索性“垂拱而治”,将国事全权交予内阁。

朝中大政,皆由群臣激烈辩论。

你争我抢,他却端坐龙椅,神情冷漠,仿佛局外人一般。

此时,嘉靖留下的雄厚家底,便凸显了巨大价值。

隆庆朝的内阁班底里,有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人。

能在嘉靖一朝杀出重围、登上高位者,无一不是老狐狸般的人物。

他们既聪明绝顶,又是治理高手。

在他们的全力支撑下,朝政条理分明,国家机器高效运转。

而隆庆则心甘情愿装糊涂,把一切交给张居正、高拱等人处理。

大臣吵得不可开交,他便避而远之,保持一副置身事外的姿态。

隆庆在位虽短,但也留下了两桩大事。

其一,他调整北方政策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