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01章 偏偏是子孙不堪,坏了大事——!!(2)

可惜积劳成疾,十年光阴便已逝去。

朱翊钧平日尊敬张居正,称其为师,想必身后亦会赐以极高荣誉。

洪武时期!

老朱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看着自己亲手缔造的大明国运昌盛,他心中也不由得感到欣慰。

历代王朝到了中后期,总免不了出现衰败与腐朽。

正如盛极一时的大唐,辉煌过后同样走向了阴影。

在这种关键时刻,若能出现如张居正这般的栋梁之才,便可让国运延续。

“朱厚熜虽常年隐居西苑修道,但他毕竟慧眼识人,启用了不少能臣。”

“这份识人之明,倒值得后人效仿。”

“至于朱翊钧,能够全力支持张居正推行新政,也算是有几分帝王魄力。”

老朱先是点出了嘉靖的功绩。

虽然后期几十年他长期沉溺于修道,但前期着实做过不少实事。

尤其是在选拔官员方面,提携了不少有才干之人。

隆庆与万历两朝的许多重臣,大多都是在嘉靖时期崭露头角的。

这便是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嘉靖所延揽的这些人才,给后续的隆庆和万历带来了极大便利。

对此功绩,老朱自然认可。

而朱翊钧能够坚决扶持张居正,老朱更是心中宽慰!

毕竟改革从来不是轻易之事。

这必然要经历重重阻力与磨难。

纵观历代,虽有不少朝代尝试革新以求自救,但真正能坚持下去的又有几家?

有的因方向错误,反倒加速了灭亡;

有的因改革之臣才力不足,终究一事无成。

然而失败的根源,往往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那便是皇帝的摇摆不定!

改革触动既得利益,反对者必然疯狂反扑。

若皇帝一旦听信谗言,心中生出动摇,便会对改革之臣失去信任。

而在这种情况下,改革也就注定难以为继。

朱翊钧虽年少,却能坚定不移地支持张居正,足见其意志非凡。

“这场变法能为大明延续数十载国祚,实在难能可贵。”

老朱轻轻点头。

若能少一些内耗,说不定大明的气数还能延得更久。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