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05章 历代实权皇帝,何曾真被“嫡庶长幼”的条框所困?(1)

嘉靖时期!

精舍中,嘉靖帝仰望着天幕,神情微妙复杂。

他突然觉得,有些事情颇为熟悉。

孙子朱翊钧引发的“国本之争”,与他当年掀起“大礼议”的手段,竟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处。

若说这其中全无万历的政治盘算,显然难以让人信服!

“这孙子,倒还真有几分像朕。”

嘉靖轻笑,眼底闪过一抹精明。

在这位老谋深算的帝王看来,所谓的“国本之争”,绝不仅仅局限于储君之争。

他与秦始皇的认知如出一辙。

万历此举,实则是要借鉴当年自己“大礼议”的模式,重新培养一批真正忠于皇权的官僚势力。

回顾万历朝前十年,朱翊钧全力倚重张居正,依托“张党”在朝堂上独霸一方。

若无这股势力,绝不可能在十载之间就将大明推至焕然一新的境地。

然而在嘉靖看来,张党虽有皇帝撑腰,却从始至终不是“帝党”。

他们效忠的对象,是张居正本人。

一旦张居正死去,张党便土崩瓦解,烟消云散。

事实亦然。

万历对张居正的清算,直接让庞大的张党瞬息覆灭。

随着他们的崩散,朝堂顿时为旧臣所填补,那些人既痛恨张党,也痛恨皇帝力挺张居正。

万历显然看透了这种局势。

因此,他急需新一批只效忠于“万历个人”的势力。

于是,国本之争顺势爆发!

借此争储之机,他要将群臣人为划分成“长子党”与“福王党”,使两股势力相互牵制。

一旦局势形成对冲,他便能暗中扶植,掌握朝纲。

待风波平息,万历便可如自己当年一般,圣心独裁、独断乾坤。

至于储君之争本身的对错,早已无关紧要,真正的核心,是权力之斗!

换太子有错吗?

嘉靖冷笑不已:荒唐!

历代实权皇帝,何曾真被“嫡庶长幼”的条框所困?

所谓祖制礼法,不过是臣子们的挡箭牌罢了。

在皇权面前,那些阻碍从来都是虚妄,只要帝心所向,顷刻便能改写。

想想汉武帝刘彻。

他不过是汉景帝的庶出第十子,按礼法根本没有继承的资格。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