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06章 就因为国本之争输了,就跟臣子们置气?!(2)

爷爷嘉靖来说吧,他也几十年没上过朝,可是政务依旧照常运转!

这就好比一个公司,最理想的状态是老板不在场,下面的团队仍能把工作衔接顺畅、部门有序,组织运作毫不迟滞。

嘉靖虽然龟缩在西苑,不肯露面,但奏折他照样批。

不上朝,不等于不理政!

除了修道炼丹,他还格外痴迷于算账。

财政大权始终抓在他手里,后人甚至打趣说“大明的户部尚书,其实就是嘉靖本人”。

而且嘉靖这位老狐狸,玩弄权谋的手段极其老辣。

无论奸党还是清流,全都成了他手里的黑白手套。

帝王平衡术,被他玩得炉火纯青。

大明财政盈余、赤字、何时铸币、如何调节白银流通、甚至稻桑更替、户籍清查,他都算得清清楚楚。

尤其是嘉靖手腕铁硬,内阁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始终稳坐钓鱼台。

往后几代皇帝也学了他的这一套,干脆延续了“不上朝”的传统。

结果证明——这套“虚线管理”的模式,居然行得通。

除了最后一个倒霉的崇祯。

这位偏偏天天上朝,一折腾就乱,一插手就死,最终成了煤山吊客。

想想也不奇怪。

一个公司业绩下滑时,如果领导只会天天抓考勤、讲制度、削权分利——

动不动就裁员,却不去解决根本问题,这企业能不垮台才怪。

说白了,一辆旧车,最好的办法就是别乱拆,让它凑合开下去。

崇祯偏偏要瞎修,结果大明这辆车彻底报废。

换了老朱亲自来,也未必能救回来。

然而,万历和嘉靖以及之后那些“不上朝”的皇帝,又不一样。

万历是真心摆烂。

国本之争伤透了他的心,他便一躺到底,彻底消极怠工。

俨然进入“本人已死,有事烧纸”的模式。

嘉靖好歹像个导师,不开组会,但你发邮件他还会回,时不时还会叫学生来汇报,甚至指点迷津。

要知道,他是大明中后期唯一能凭一己之力压制宦官,完全驾驭内阁和士大夫的皇帝。

在他前头,有王振、汪直、刘瑾;在他之后,有冯保、魏忠贤。

唯独嘉靖一朝,宦官没能登上权力的舞台。

可万历比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