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44章 常言乱世出枭雄!能平定乱世者,自是英雄!!(1)

而赵匡胤的志向,就是斩断这股歪风,终结军阀横行。

身为从军头中杀出的枭雄,他太清楚这些人的害处。

正如忽必烈最明白草原亲族的凶残,赵匡胤深知军阀的祸患。

因此,一登基,他便立刻对手下武将加以约束。

——杯酒释兵权。

当被推上皇位后,他毅然背叛了出身阶层。

他一系列措施,直接摧毁了武人盘踞权力顶端的格局,

让他们永无可能再骑在国家之上。

这场“杯酒”看似闲谈,却危机四伏。

若没有周全筹划,岂能轻易成功?

就像黄袍加身一样,那并非偶然,而是赵匡胤的精密剧本。

当他召集武将们饮酒时,结果早已注定。

待宣布兵权收回,所有人已失去反抗的机会。

他在削弱武权的同时,也不忘培植新的武将力量。

论武功,他结束了两百年的战乱。

仅三年,便几乎统一天下。

攻南唐时,他选择围城,而非血腥屠戮。

在他眼里,若还像五代那般屠城,他宁愿不打。

所以短短两年,便平定大局。

至于后蜀,更是只花六十六天,吞下四十五州。

这样的战绩,已堪称“战神”。

宋朝的柔弱,使人对赵匡胤的评价有时带偏见。

但若论开国之功,他绝不逊色。

他终结两百余年的混乱,让时代重回正轨。

这份功绩,已足压群主。

宋虽未能彻底大一统,但依旧是中原正统王朝,

距离统一,只差燕云十六州而已。

当然,赵匡胤也留下了隐患。

他重文抑武的国策,本意是汲取唐与五代的教训。

可由此造成宋代武风式微,后世皇帝一闻战事,胆战心惊。

这口锅,并非赵匡胤一人能背。

他的弟弟赵光义,也该分担一半。

从三十四岁黄袍加身,到四十八岁烛影斧声,

赵匡胤几乎以“平均两年灭一国”的速度在拼命。

后来,接力棒交到了赵二的手中。

天下人都在等待一个统一,

一个能结束乱世的统一。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