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24章 济大事必以人为本——!!(3)

烛火摇曳,殿中光影交错。刘备缓缓阖眼,唇角带笑。

“传旨——年长宫人,可归乡赐银,不必再劳。”

语毕,他沉沉睡去。

诸葛亮立于榻前,凝望那张安详的面容,心底涌起说不尽的敬意。

朱厚熜的愚行,印证了“民为邦本”;而先帝的仁德,将铸成蜀汉的根基。

烛光下,出师表草稿上的“亲贤臣,远小人”四字,闪耀如金。

贞观时期!

紫铜炉中檀香袅袅,殿梁上“水能载舟”四字熏得温润。

李世民指尖拂过竹简,贞观政要的篇页间,是他日日省思的治世法度。

忽闻殿外急步声传来。

“陛下!天幕异象再现!”

内侍声音颤抖,铜盆泼水在地,洇出深深的痕。

李世民抬手示意众臣暂停。房玄龄正在奏论漕运,顿时止言;

杜如晦眉头微蹙,魏征则神色警戒——

自玄武门血光之后,他对任何异兆皆心存警觉。

随即,虚空映出朱厚熜被宫女缢杀的景象。

那麻绳勒颈的瞬间,李世民手中茶盏一震,碧汤洒落黄袍,宛若旧年宫变溅血。

“荒唐!”

怒喝出声,案上青铜镇纸轻颤,他将茶盏重重放下,瓷沿裂痕清晰。

起身之际,龙袍下摆掠过青铜鹤灯,火星迸起,被宫女匆匆拭灭。

“帝王沉迷方术,不理政事——自取其辱!”

他步至大唐疆域图前,指尖点在幽州位置。

那里正传来薛延陀不安的密报,而千年后的紫禁城,竟上演如此闹剧。

“陛下息怒,此等怪事虽可笑,却恰是大唐该引以为戒的警钟。”

房玄龄上前一步,胸前那抹花白的胡须微微晃动。

他想起去年关中久旱,陛下率百官三日祈雨,却始终拒绝方士设坛——

如今望着天幕中朱厚熜炼丹求仙的画面,更觉先帝眼光如炬。

李世民转身时,龙靴碾过地上泼洒的茶渍,深色水痕在金砖间铺开,如同隋末战火蔓延的轨迹。

“隋炀帝昔年造龙舟下江南,劳民伤财,百姓哀声四起,方有瓦岗揭竿。”

他声音转冷,目光掠过殿下的文武百官:

“这朱厚熜与隋炀帝何异?皆是纵欲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