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明金国之国主。
正因为明廷对于蒙古的遏制,蒙古诸部不断的衰弱,才使得他们大清的崛起。
否则蒙古也不会被他们大清所击败,成为他们大清的臣属。
明廷的两百余年的作为,真正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九世犹可以复。
历数上千年,诸如此类之事,汉武北伐,唐宗征虏,难以胜数。
成化犁庭的旧事还在眼前。
黄台吉的心中沉重。
陈望如今执政南国,奉天子以令不臣,问鼎神器之心昭然若揭。
只待建功立业,便可以挟大胜之名望,迫使明帝禅位。
就算他们现在如今重新逃出关内,陈望也绝对不会放过他们。
昔日蒙元衰落之时的旧事将会重演。
昔日的明军北上万里,追元庭于捕鱼儿海。
沈阳距离北国不过千里,陈望又岂能会放过他们。
济宁城下,那一声声的雪恨,就已经是陈望表明的态度。
一旦败出关内,哪怕是天涯海角,靖南军都会尾随而至。
到时候等待着他们的,只有灭亡一途,再无他路可走。
“不能输”
黄台吉喃喃自语。
他的心中清楚无比。
这一场仗,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陈望根本就没有给予他任何其他的选择。
黄台吉的心中悔恨。
他一生谨小慎微,深知以小伐大的不易,但是最终,还是太过于急切了。
时机还未到,他就不应该领兵攻陷明廷的京师。
是他的自己的选择,让陈望彻底摆脱了掣肘,将大义的名分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若非是如此,陈望麾下哪怕是再如何的兵强马壮,也需要继续积蓄力量。
不说是如何摆脱明廷的掣肘,就算其真正的掌握了中国的权柄,号令北伐,也需要花上大量的时间来积蓄兵力。
他们盘踞在关外之地,借助了地利和骑兵的优势,足以立于不败之地。
靖南军虽然受降了大量的明廷的军兵,以及大西、万民军的部队,但是骑兵的总数还是只有七八万骑。
能够用于北伐的骑兵,就更加的少了。
要想积累出足够支撑北伐的骑兵,靖南军还需要继续的积蓄骑兵。
步兵哪怕是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