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55章 分形结构,模型,新时代的到来(3)

始。”

肖蒙启动激光闪射仪。

数据屏闪烁,邓婷双眼已经布满血丝,但她全神专注的盯着检测仪器,不放过任何一丝细微的迹象。

“热扩散系数0.32mms,理论热导率0.89wmk!”

“比现有记录低60%!”

邓婷惊呼。

但这时,塞贝克系数监测器突然警报——数值正在暴跌。

“载流子被分形界面捕获了”陈辉快速重算能带,“立刻注入氩等离子体,用离子轰击打开量子隧穿通道!”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所有人都沉浸到了这紧张的制备工作中。

10个小时过去,最终样品终于成型。

在所有人热切的目光中,它被送入了综合测试仓中。

“塞贝克系数420μvk,电导率1.810^5sm,热导率1.05wmk”

邓婷的声音在颤抖,“在723k环境下,zt值达到2.1!”

杨驰怔怔的看着屏幕,“这这已经超过nasa深空探测器的要求”

陈辉却盯着窗外的晨光,“不,这只是开始,如果引入双曲超材料作为声子滤波器,结合我的随机共振掺杂模型”

肖蒙将手中咖啡杯重重放在桌上,“停,先写论文!”

“模型和分形结构都可以单独发一篇论文,陈辉是一作,大家没意见吧?”

肖蒙在实验室中扫了一眼,看向面色憔悴但精神振奋的大家,“关于新型热电材料探索的论文,杨驰一作。”

“邓婷,分形结构和新型热电材料的专利你来写。”

“陈辉,你论文可以先写出来,但别急着发表,等专利通过了,再去投稿。”

肖蒙特意叮嘱了一句。

数学研究的成果无疑是论文,但物理研究,却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对于很多校企合作的项目,企业投资方甚至只关注专利的产出,而不关注论文。

这也是好事,以前华夏不注重专利,结果导致很多自己发明的东西,专利却在别人手里,受制于人。

比如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成果是她的,但专利却被瑞士的诺华公司拿去,反而对我们建立专利壁垒。

虽然因此在几十年后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这项研究的成果却跟她老人家半点关系都没有,当时相关技术材料许多部门都有,都抢着跟外商合作,却唯独没有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