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意具有cn旋转对称性的二维分数陈绝缘体,其分数陈数的分母n必为对应模形式级数n的素因子,即存在素数p使得pn且pn。
两篇论文中都用到了这个引理,利用这个引理推出了后续的内容,这个引理非常关键,如果这条引理不成立,那么后续的所有结论都将是错误的。
但这并不是一条众所周知的引理,甚至之前都没有出现过,所以大概率是陈辉在写论文时自创的。
这种事情在很多数学家的论文中都是很常见的,他们会把某些引理直接拿来用,一句显然、易知就能让其他同行们挠破脑袋也想不明白。
这显然也是一条这样的引理,模形式级数n常与系统对称性相关,直觉上n应与n的因子有关,但实际上这个结论并没有那么显然,需要建立晶体对称性与模形式参数的严格对应,并证明分母的素数性约束。
思考了几分钟,他暂时还没什么思路。
他虽然不擅长朗兰兹纲领,但以他这个级别的数学家,大多数领域都至少是一流数学家水平,他都一时半会儿没有思路的问题,又怎么可能真的显然呢。
对方竟然就敢直接拿来用?
还真是胆大包天!
这下没什么好说的了,他可以肯定,这必定是抄袭!
邱成梧点点头,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professorqiu?”
等了很长时间,电话才接通,话筒中传来一道苍老的女声,声音带着疑惑和兴奋。
华夏人有一种非常奇怪的习惯,总是对身边熟悉的人习以为常,对更远距离的人则是带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滤镜。
比如大家会推崇霍金,却对杨振宁指指点点,浑然不知,以学术成就论,杨振宁比霍金高了不止一层楼。
大家会热烈讨论威腾、格罗藤迪克却总是忽略了,华夏也是有大数学家的。
虽然邱成梧比起那些人稍微逊色,但能同时拿到菲尔兹和沃尔夫奖,当世比他强的也就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而已。
同为沃尔夫奖得主的多贝西接到这个电话,还是很开心的。
“我邮箱给你发了篇论文,你或许会感兴趣。”
邱成梧的态度可说不上好,通常来说学者们之间的交流更多是通过邮件,而不是电话,因为邮件是被动提醒,不会打扰一个数学家的思路。
更何况杜克大学处于米国东部的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