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两百三十六章 新约(1)(4)

不达也问道。

耶律琚深吸一口气,压低了声音:“下官只在殿上见过几次说过两次话”

“但那位少君给下官的感觉很奇怪”

“嗯?”

“神童只是聪明而已但不懂权术手腕,更不会驾驭人心”

耶律琚充满忌惮的说着,也回忆起那少数几次接触。

“真要类比的话”他心有余悸的道:“恐怕,只有太宗可比”

“太宗?”萧不达也深吸一口气。

大辽太宗那可是如今大辽一切制度的奠基人。

南面官、北面官、科举取士、头下军州

都是在他在位时期先后建立健全的。

耶律琚看着萧不达也得样子,就知道他想差了。

便道:“枢密,下官所言的太宗,并非我朝太宗!”

萧不达也倒吸一口凉气,眼睛大大的鼓起来:“难道还是大唐太宗不成?”

大唐太宗

那可是契丹人也认的天可汗!

真正的英雄!

耶律琚等人齐齐叹息,道:“或许武远不如大唐太宗但那少年早成,城府深厚,权术熟练的姿态唐太宗十岁时,不过如此!”

这就让萧不达也,充满了忌惮。

大唐太宗的故事,可是伴随着契丹人长大的。

作为自诩正统的王朝,契丹人对自己所承继的法统的明君,自然会高度评价——契丹乃是受唐太宗册封,才渐渐成为一方势力的。

按中原礼法,这就是始受封。

所以,唐太宗的故事,至少契丹贵族是耳熟能详的。

而对唐太宗了解的越多,也就越会折服于其强大的人格魅力之下。

“竟是如此吗?”萧不达也感慨着,然后问道:“那他为何肯主动提出三百万贯的岁币?”

耶律琚摇头:“不是三百万贯的岁币是用岁币为质押,发行三百万贯交子!”

“有什么区别?”萧不达也问道。

耶律琚摇了摇头:“不知道”

萧不达也看向王师儒:“通夫可知其中蹊跷?”

王师儒摇头:“此乃闻所未闻之事”

这确实是他无法理解的事情,就如同魔术一般。

看着就眼花缭乱,也根本搞不清楚对方到底在耍心机?

他只知道对方说的条条是道,听着也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