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两百八十八章 苏轼在登州(5)

量外乡人的涌入,让治安开始变得严峻。

监狱很快就关满了犯人。

但苏轼很喜欢,因为监狱的犯人,不就是写着‘免费’两个字的劳动力吗?

于是,全部送去修水利、道路和桥梁。

李格非当然知道苏轼的算盘。

所以他也只是来诉苦的。

“明府啊,再这样下去,府衙和县衙的官吏、差役,就都要累坏了”

苏轼不以为意,他轻声道:“文叔不必忧心,且回去告诉府衙和州衙上下,本府会记得他们的辛苦!”

“等到这个冬天过去,开春之后,渠道、道路都已经完工,本府不会忘记上下有功之人!”

“一定会上禀朝堂,为诸君请功!”

李格非听着,道:“这些事情,下官已经说了很多次了”

“奈何,光靠许诺,恐怕难以激发上下了”

苏轼入冬后,就一直在画饼,都说开春后就请功。

一开始确实效果很好,可现在,随着压力越来越大,人心自然难免出现动摇。

毕竟,好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升官!

“这样啊”苏轼听完,想了想,就对李格非道:“文叔回去,告诉上下官吏”

“本府这里,今年、明年加起来还有五张荐书的名额!”

“此外,离京时,吕执政和韩相公都许诺,给登州十张吏员因劳出官的空头劄子!”

李格非听着,不可思议的看向苏轼。

在大宋,选人改京官是无比艰难的。

因为有一个必要的程序,需要集齐五位京官、朝官举主,且其中必须有一位转运使司提刑常平或者经略使举主。

此事自然无比艰难,大多数选人一辈子也凑不齐五位举主,更不要说其中必须要有一位本路经略、转运、常平、提刑举主了。

所以,官场上将这种集齐五位举主的努力,称为‘合尖’。

寓意此事犹如造塔上之顶一般,非一般人所能成功。

因为,一般官员是绝不肯给那些没有干系的人写保举荐书的——若其出了差错,举主可是会连坐的!

至于胥吏因劳出官,则是朝廷给与地方官的特权。

也是给胥吏们的一个希望。

只要好好干,到了年限或者得到赏识,是可以脱离胥吏的身份的。

不过,一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