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零五章 赵煦:要断章取义(3)

以后说不定用得上!

你看——司马公都劝朕要视四海之内,皆如户庭,闾阎之间,皆如指掌!

所以,朕搞一搞特务,监视四方,甚至派人混进爱卿的内宅里,很合理对不对?

继续看下去。

司马光就开始忧国忧民了:窃唯四民之中,唯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带星而作,带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蚕,缕缕而织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也!

这一句话也很好,得赶紧让人摘抄下来。

以后司马光的徒子徒孙要是嚷嚷着反对赵煦大兴棉业、棉纺,就可以拿着这句话去堵他的嘴——司马公生前那么怜悯百姓、民夫。

朕思来想去,才有此法,解万民之忧苦。

汝这个没良心的!

竟敢反对朕的德政?

开除你的司马公弟子门生籍!

就是后面的话,有些不正确了。

什么叫‘故其子弟游市井,实甘服美,目睹盛丽,则不肯复归田亩’?

什么意思?

农民的儿子,就该一辈子种地?

我大宋有那么多地给农民种吗?

司马公,你知不知道,自仁庙以来,历代天子孜孜以求在做什么吗?

把那些在农村游手好闲的家伙,忽悠去采矿,去做工,去城市,去经商啊!

不然,这么多人,窝在农村,天天没事干,又精力旺盛,大宋岂不是吃枣药丸?

奏疏后面的内容就没什么好看的了。

老生常谈的引经据典,引用太宗重农桑的故事,引用真庙劝农桑的典故。

话里话外都在说——天下,以农为本。

也是在暗示:陛下,您想不想知道,现在地方上的详情?老臣知道哦!

也是在变着法的,用文字暗示赵煦和两宫:现在国家社会都有很多问题,也存在很多积弊。

若司马光是在去陈州之前,写的这封奏疏。

那么两宫说不定还真会相信他——那个时候的司马光,不仅仅是旧党赤帜,也是天下公认的救时宰相。

现在嘛

虎皮已经被戳烂了!

司马光在陈州的故事,表明了他其实和深居深宫的两宫一样。

已经和这个世界脱节了!

将司马光的奏疏收起来,赵煦扭头看向还在西阁整理的冯景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