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47章 皇帝的自我修养(3)

荒诞不经之态混淆视听,乃是对陛下圣意的漠视。

此等行径伤风败俗,若不加以惩戒,必将导致宫廷礼乐败坏。

望陛下明断,以正视听。臣请旨严惩李邦彦,以儆效尤。”

赵佶本来并不以为意,但被蔡攸这么一说,也微微点头,“李卿今日确实有些过了。”

李邦彦闻言,汗如雨下,他连忙跪地,磕头如捣蒜,“陛下,臣知罪,臣只是想博陛下一笑,一时失了分寸,臣愿领罚。”

“李卿虽是一片忠心,但行事太过轻浮。朕念你平日里还算勤勉,就罚你三个月的俸禄吧,若有下次,定不轻饶。”

李邦彦忙叩首谢恩:“谢陛下宽宏大量,臣再也不敢了。”

赵佶满意地点点头,他不过简单地顺势而为,却能让蔡攸觉得被重视,以后越发尽心尽力为自己办事。

而对李邦彦不重的处罚,又能让他对自己感恩戴德。

如此,既保持了蔡攸打压李邦彦的积极性,又能让李邦彦对蔡攸怀恨在心,二人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皆为他所用。

赵佶当了二十年皇帝,他摸索出来的驭人之道是制衡,制衡文臣,制衡武将,制衡宠臣

拿朝堂上最有权势的蔡京举例,早在王安石变法时,他就开始崭露头角了。

当时变法阻碍重重,蔡京每每都能高效完成王安石指派的任务,为此王安石称赞他“才堪大用”。

赵佶正是看中蔡京不俗的“理财能力”,和高效的“执行力”,才对他委以重任。

蔡京的能力毋庸置疑,对赵佶来说,蔡京能用,且很好用。

但赵佶深谙权臣不能一家独大的道理,童贯、梁师成、蔡攸、王黼皆是他给蔡京树立的政敌。

早年童贯与蔡京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决裂,其中也有赵佶的操控。

童贯提拔高级将领时,赵佶若不点头,怎么可能绕过蔡京?他只是适当地顺势而为,两人就斗了起来。

赵佶通过扶植对手、分权制衡、挑拨内斗、以利诱之等诸多手段,确保朝堂上无人独大,确保无人可以真正威胁皇权。

他有意让权臣们互相撕咬,自己则居中调停,这样既避免直接与权臣冲突,又能随时调整朝局。

例如王黼派系的官员弹劾蔡京,赵佶可以一笑置之,经典语录是‘卿等且议,朕再思之’。

而他若觉得蔡京需要敲打时,也可以顺势将其罢免,让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