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26章 盖棺定论(4)

相所言虽有理,却是有些过犹不及了。”

淡然道出一语,算是初步否定了申屠嘉——或者说是长安朝堂针对吴楚之乱的定性,天子启便从御榻上站起身。

负手挺胸,遥望向殿门外,满是惆怅的沉默许久,才给出了自己的‘整改意见’。

“齐系七王中,济南、淄川、胶东、胶西四王举兵谋乱,这是不争的事实。”

“既然做了谋乱之事,那除了这四国宗祠,治罪于这四王及其亲人、后嗣,自是题中应有之理。”

“但其余三王,就有待商榷了。”

“——尤其是齐王刘将闾,承的是齐悼惠王的宗祠,更不得不慎。”

“在朕看来,齐王刘将闾无论是想做忠臣,还是想要坐收渔翁之利,至少齐国的兵马,并不曾有过谋乱的举动。”

“兵马没有异动,那也就是齐王没有不轨的举动,顶多也只能算是有过不轨的心思。”

“——这样的心思,不止齐王刘将闾:遍观关东宗亲诸侯,未必就有几个人,敢说自己从来没有过。”

“只是想想而已,又没做出来”

“太宗孝文皇帝除诽谤令,以明我汉家,绝不会因言治罪。”

“因言治罪尚不可取,又怎么能因为一个人的想法、心思,而作为一个人的罪证呢?”

说着,天子启便轻叹一口气,又微微一颔首。

“齐王虽有反心,却并没有反举。”

“——人死债消,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我汉家自太宗孝文皇帝始,也同样有将相不辱,许公卿二千石自留体面的惯例。”

“齐王既已自留体面,便到此为止吧。”

“——齐王即薨,自以诸侯王礼,葬入王陵便是。”

“待盖棺定论之后,诸朝公当请太后颁诏,以齐王太子继齐国宗庙,继悼惠王香火。”

“也不需要让齐地百姓,知道齐王刘将闾究竟因何而死,只当是正常的先王死、太子继即可”

乍一听天子启这番话,殿内朝臣百官只满是讶异的抬起头,望向御榻方向的目光,更无不带着不可置信之色。

——您哪位?

——俺们汉家的陛下呢?

——您给藏哪儿去了???

不能怪百官如此大惊小怪,实在是天子启这番话,和先前那封通篇写着‘赶尽杀绝’四个字的诏书,形成了过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