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43章 儿臣刘彭祖,昧死百拜!(6)

“太子,是宗庙、社稷的未来。”

“而程不识这样的年轻将领,则是我汉家军队日后的依仗。”

“——这样的青年才俊,留在长乐宫做个卫尉,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

“与其在长乐蹉跎时光,倒不如跟在太子身边,好生历练一番;”

“说不定日后,朕卧榻弥留之际,也会和先帝那样——紧紧握着太子的手说:事有轻重缓急,可由程不识为将”

自嘲一语,惹得殿内顿时响起一阵稀稀拉拉的附和轻笑;

却也惹得申屠嘉、周仁等老臣,不由得湿了眼眶。

——大家都觉得天子启是在开玩笑,是在以这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太子,以及程不识这个中盾卫的认可;

但只有这些老臣知道:天子启这话,并不是玩笑。

至少并不全是

“前些时日,朕一时气急,言语惹恼了母后。”

“过去这段时日,太子也甚少去长乐。”

“——虽然是因为假节奔赴前线,但也终归是没有尽孝于东宫,母后对我父子二人,都颇有微词。”

“正好,借着今日,太子走一趟长乐;”

“安抚东宫,代朕尽孝于太后膝下的同时,亲自和太后说说程不识的事。”

“想来太后,也不会对我汉家的太子储君吝惜人才,强留程不识,继续做长乐卫尉?”

天子启有了决断,刘荣自也只得躬身领命,对于天子启这番安排的意图,也当即心领神会。

——修护东宫太后和西宫天子启,以及太子刘荣之间的关系。

至少,也要保证明面上过得去,别让人背地里戳天子启、刘荣父子俩的脊梁骨,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子不孝母,孙不孝祖’之类。

刘荣自也认为理应如此。

原本还打算和薄皇后、母亲栗姬,来和天子启说说‘不急着废后另立’的事儿,如此看来,倒也可以直接去和窦太后去说。

如是想着,刘荣便再度提起笔,开始专心致志的记录起朝议内容,以及自己对每一个议题,乃至每一个发言的心得。

许是看出刘荣心知‘木秀于林’,无意再多出风头——后续的朝议内容,天子启也没再关注刘荣,只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议题之上。

随着最后一个议题——衡山国的赈灾事宜,在公卿百官的一致认同下得出结论,这场朝议,便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