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58章 记住这王印之重!(4)

要走一道‘祭天’的程序。

“昔者,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祭台之上,天子启缓缓从座位上起身,上前几步,再次来到祭台南侧边沿。

再度居高临下俯瞰百官公卿,却并不再是朗声高呼,而是以正常的音量开口道:“商汤以七十里的土地,终得立殷商;周文王以百里的封土,而立周国祚。”

“——朕听说:这是因为商汤、周文王的圣明,才可以用那么小的土地,便最终建立那般宏大的功绩。”

“朕,很认同这样的说法。”

“但商汤的圣明,如果可以让后世子孙得保宗庙,又怎会有商纣失了殷商宗庙?”

“若周文王的遗泽,可以庇佑后世子孙延存国祚,又何来秦之虎狼篡逆,覆了宗周社稷?”

依照惯例,为自己接下来的话摆出一些事实依据,算是作为开场白,也算是援引往事,为自己接下来的话做铺垫。

待这番话传入在场每一个人耳中,天子启才将话题引入正轨。

“在朕看来,汤、文的贤明,并不能让商、周的国祚长久延存。”

“真正让他们的社稷长久存续——尤其是让宗周享国八百年的,恰恰是饱受诟病的分封之制。”

“——历朝历代,包括宗周的先例,如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又列国相王等故事,以及我汉家于高皇帝年间的经历,都说明分封制的弊端,首在不可封异姓。”

“宗周遍封诸姬宗室为公、侯,也确实是周室享国八百年,最为重要的根基。”

“朕祖高皇帝,更曾于元勋功侯斩白马而誓盟:非刘氏,不得王!”

“有宗亲血亲相助,周天子才能统御天下、号令诸侯;”

“我汉家承周社稷,不效仿这样的善政,难道要反去学残虐的秦王政,将全天下都化为郡县、都归朝堂所辖吗?”

“——秦王政的做法,是朕很不愿意采取的。”

(王政之法,朕甚不取)

“所以,按照太祖高皇帝时便有,并为我汉家历代先皇沿用的祖制,遍封朕诸子为王关东,以为天子羽翼。”

“又今日春耕,恰逢祭天籍田,便索性不再靡费,一并以遍封朕诸子为王事,祭告于社稷天神”

待天子启这番话道出口,奉常的礼官们,也终于到了出场的时候。

——奉常右丞(本该是奉常卿)宣读分封诏书,余者依次走下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