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13章 由他去,孤自有盘算(4)

往里砸的钱越来越多,钢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最终成果却是连影子都见不到;

无奈之下,便是明知这件事大概率利国利民——明知岑迈掌控下的少府,在这几年的财富积累速度不减反增,天子启也还是不得不顺从朝野内外的舆论,给少府连课了两年‘乙’。

‘最’为好,‘乙’为尚可,‘殿’为差。

少府连课了两年‘尚可’,乍一眼看上去,似乎也还可以接受。

但自北平侯张苍设立审计制度,尤其是将朝中九卿,也纳入审计体系当中开始——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汉少府,从来就没有课过‘乙’。

如果九卿有一个‘最’的名额,那就肯定是少府!

如果有两个,朝野内外也只会当名额有一个,直接默认少府会拿走另一个名额。

于是,老岑迈成了汉家有史以来,第一位被课为‘乙’——第一位没被课‘最’的少府卿。

考虑到老岑迈被课为‘乙’,并非是只一次,老岑迈甚至很可能因此,而成为汉家历史上,唯一一位被连续两年课‘乙’的少府

“中轴用钢,齿轮用铜,主体用木;”

“这一套技术,少府有多少匠人熟练掌握了?”

“——主要是青铜齿轮,在需要的情况下,少府多久能做出一套可长期使用的齿轮组?”

正感怀于自己,以及整个少府上下过去这三年的经历,刘荣冷不丁一语传入耳中,便惹得老岑迈当即一愣。

只稍一思虑,老岑迈便当即反应过来:刘荣有如此一问,肯定是有新的项目要启动了。

但不同于过去,每每听到刘荣有‘项目’时,那两眼冒光,恨不能把图纸抢走就跑的模样——这一次,老岑迈没有表现出兴奋。

老岑迈,已经没有力气,再为刘荣的‘项目’而感到兴奋了

“这具水车,是少府最终拿出的试样。”

“后续量产的零件,少府也已经备好了两百具水车所需。”

“——再多,便要现制零部件。”

“有关水车的匠人,约莫千人上下;”

“若是水车不急于量产,那这千把号人,当是可以每年产出三千枚齿轮左右。”

“就连着,还需要少府上下通力配合。”

看出老岑迈兴致缺缺,甚至都有了些大彻大悟的模样,刘荣也只不好意思的讪笑两声,便没再继续往下深聊。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