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27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国?(5)

太后的身份,以及刘荣不曾及冠的客观事实;

但除了这两张打牌,窦太后手里,还有一个3和一个4。

3,是大行天子启临终之时,窦太皇太后闹脾气,没在大行天子启身边;

4,则是窦太后仅存于世的子女刘嫖,随时可能被刘荣掏出来一封‘先皇遗诏’

“所以,母后今日召桃侯,是想探探朝堂上下的口风?”

见女儿终于智商归为,窦太后也随之长呼一口气,不知道是为女儿没有彻底变蠢感到庆幸,还是被刘荣这一连串预防措施,给防的喘不上气了。

“丞相站皇帝,我并不意外。”

“只是丞相如此大言不惭,甚至丝毫不担心我降罪——这,就有些出乎我的预料了。”

“刘舍,是万万没有这个胆子的。”

“至少一个‘未冠天子’,一个不具威仪的新君,是无法让刘舍这个连相府上下都还没认全的丞相,生出这么大的底气的”

“皇帝,怕是已成气候啊”

“过去这三年,皇帝看似是在太子监国,实则,却是在借着监国之便,顺带为自己编织羽翼。”

“虽然朝中,还不曾有皇帝安插的潜邸心腹,但即便是这些先帝朝,乃至太宗皇帝朝的老臣,也已经有大半归心于皇帝。”

“再加上大行皇帝,也不遗余力的‘揠苗助长’,非但没把皇帝揠坏,反倒还让皇帝,成了如今这般大势”

说完这番话,窦太后便陷入了漫长的思虑之中。

从才刚即位的皇帝孙儿手里抢夺权力,并不是需要窦太后深思熟虑、做出决断的事。

——权力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天然厌恶真空。

任何权力,哪怕出现片刻真空,也会瞬间吸引无数方的争抢。

如今汉家的皇权,或许特殊些:除了太后,基本没什么人敢抢;

而对太后而言,要不要替‘还不懂事儿的皇帝儿子孙儿’掌握一段时间大权,却是完全不需要思考的是。

往好的方面说:这种本能,正是汉家二元制度最强有力的支撑,以及太子少弱时,确保大权不会落到外人手中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往坏的方面说:这是本能;

不需要任何人教,就能瞬间领悟的本能

“若皇帝,能看顾好宗庙、社稷,我倒也乐得清闲。”

“但看皇帝如今这般模样——连自己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