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33章 西域!(2)

面了。

——河西!

汉家北方总体战略的下一步,必定是挟夺取河套之大势,在匈奴人还没有稳住阵脚之前,进一步谋夺河西地!

倘若几年后,河西地当真为汉家所有,那汉家和西域之间的走廊,就将被彻底打通。

无论是民间的走私商人,还是长安朝堂中央派出的使团、访问团乃至于商团,都不需要在走出边塞之后,于匈奴人掌控的草原长途跋涉数千里;

而是可以自北地、陇右西出,经河套而到河西,再通过汉家掌控下的河西走廊,安安稳稳踏上西域。

对于西域,如今的汉家了解不算多。

绝大多数人——哪怕是朝中公卿百官,权力决策层最核心的大人物,都只知道在北地、陇右的西北方向,有一片被几座山脉所分割的区域;

由于这块地区大致位于汉室版图的西北方向、匈奴版图的西南方向——总体大致都在西侧,于是被如今汉室,以及匈奴人同样称之为:西域。

——西方的一块区域。

根据如今汉室对西域的了解,这块地区一如数百年前的神州中原,有足足三十六大大小小的王国、汗国。

且这三十六個王国、汗国,既不是汉家这样的纯农耕文明,也不是匈奴人那样的纯游牧文明。

——西域三十六国,有国土位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政权,有国土位于平原、盆地的农耕文明;

更多的,是即有畜牧,也有农耕,另外还夹杂着工、商业的小政权。

所以,对于西域三十六国,如今汉室即便了解有限,却也有着天然的好感和亲近。

——再怎么说,人家也是种地的!

既然种地,那就肯定不是匈奴人那般,只知道茹毛饮血,披发左衽的蛮夷、野人。

说得更直白一点,在如今汉室,乃至于整个华夏文明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华夏人都坚定地认为:种地,就等于文明;

农耕之民,就是文明怀抱中的‘人’,而非游牧之民那般,被野蛮所裹挟的‘狄’;

一个掌握农耕技术的民族,必定是有别于没有开化的蛮夷、野人的。

更何况除了农耕这个最基础的文明科技树,西域三十六国,甚至发展出了手工业、商业这种高级文明进程阶段才会拥有的社会因素!

故而,对于西域三十六国,如今汉室总体上的感官,还是非常不错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