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82章 大明海关税务总局(1)

此言一出,殿内响起一阵压抑的骚动;官员们交换着眼神,空气中弥漫着惊疑与权衡。

然而,说句实在话,自朱由校登基以来,一连串雷厉风行的清洗、调任与中枢改组,早已将这座庙堂换了一番天地。

如今这朝堂之上,对于“开海”这个话题,反对的声音已经没有嘉靖、万历时期那么激烈和敏感了。那些动不动就高唱“祖制不可违”的顽固派大多已被边缘化或清除出去。

如今立于殿上的中枢重臣,如毕自严(山东人)、熊廷弼(湖广人)、方从哲(浙江人)、李邦华(江西人)、黄克瓒(福建人)、顾秉谦(北直隶人)等,

其籍贯已少有与海外贸易利益深度绑定的江浙沿海士绅,且多为务实干练之辈,已能相对理性地审视“开海”的利弊。

短暂的沉默后,徐光启稳步出列。他并没有盲目的反对陛下的提议,而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意见。

“陛下圣明,开海通商,确能利国利民。然臣有一虑,如鲠在喉。我朝海贸,出口多以生丝、茶叶、瓷器、绸缎为大宗。

若彻底放开,利之所趋,只怕沿海百姓,乃至内地民户,会大量弃耕从商,或改田种桑植茶,导致粮田抛荒,危及天下根本。还望陛下慎之。”

朱由校听罢,非但不怒,眼中反而闪过赞许之色:“徐爱卿所虑,乃是老成谋国之言。然,眼光不妨放长远些。

他声音清朗,带着一种开拓者的气度,“大明的粮食若是不够,天下能产粮之地,又何止大明?南洋之暹罗、交趾、占城,乃至更远之地,皆是一年三熟之沃土。朝廷可组织船队,或鼓励民间商队,从彼处购粮输入内地,以丰补歉,平抑粮价。

当然,爱卿所言亦有道理,耕地的根基不可动摇。届时命户部与地方布政使司协同,为各府州县划定‘耕地红线’,凡粮田不得擅自改种桑、茶、棉等经济作物,违者重罚。

同时,须大力在旱瘠之地推广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如此多管齐下,可保粮安无虞。”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肃杀:“至于开海后可能滋生的海盗疥癣之疾哼,朕的登莱、福建、广东水师,正愁无用武之地!沿岸水师需定期巡弋,强力清剿,以保商路平安,海疆靖宁!

凡未领官凭私自出海、或胆敢劫掠商船者,一律视为海盗,水师拥有临机决断、便宜处置之权;外夷商船,必须在指定港口停泊,接受严密查验,严禁携带军械火药入境,窃取国朝书籍、种子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