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培养人才了,其他航运公司也会因为这个学院而获益的。”
“我知道,我也乐意。”包玉冈说道:“整个香港的人才变多了,才能让行业发展更好,这互荣的关系,香港航运业想变的更强,是需要所有人一起进步的,靠一个人没用。
第二个原因就是如果没有选择权,那学员也未必会好好学习,要是他们学不到东西我还得雇佣,那才是大亏,这也不符合我创作海事学院的目的了。”
“说的很对,的确不能强迫。”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你找来了其他船运公司参与吗?”
包玉冈摇摇头说道:“我找了几家,包括会德丰、金山船运,他们都不想参与这件事。
怡和与太古那边,我没门路见到他们的大班,但我估计,他们也不会同意的。”
“这个投资要多少?”杨文东又问道。
包玉冈回道:“投资其实不算多,几个教室与老师也花不了几个钱,主要就是需要花费不少精力去好好经营这个学院。
如果杨生同意的话,我觉得这个学校放在醉酒湾就不错,靠近你以后的船坞,那至少学习最复杂的故障问题就简单多了。
而且这边的地价也不贵,你我合资,买块地围城一个小学一样大小的结构,也就行了。”
“这样看的话,其实几十万就够了。”杨文东没多少犹豫,答应道:“那行,我们一起合作,不说为香港,至少为我们自己也要培养足够的人才。”
人才的欠缺,会影响任何一个地区的产业,特别是工业人才,很多大国的命运都与此息息相关。
香港未来是全球航运最发达的城市之一,那必然也就需要足够的人才,不管自己参与不参与,包玉冈,甚至现在不答应做这件事的那几位船王,以后肯定也会做这件事的。
也花不了多少钱,还能为自己培养相关人才,算是一件非常划算的投资了。
一艘船上所有人,各个都是精通船运与维护的老手,和只有几个老手带一堆新人,那效率是完全不一样的。
“哈哈,杨生够爽快。”包玉冈笑说道:“那我这边就根据醉酒湾的情况,选一下学校地址,争取早点建起来,跟你的船坞同时开业。”
“行,买块大点的。”杨文东说道:“靠得近,以后学院学习效率也高。”
“好。”包玉冈点点头说道。
杨文东又问道:“包生最近在日本买了两艘货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