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33章 购置万吨新货轮(3)

的,特别是大型油轮与大型货轮,或者一些特殊的轮船,日本造船厂的经验与技术还是不太行的。”

“嗯,”杨文东点点头。

倒也正常,这种重工业的技术发展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前世内地成为全球第一也花了很多年,小日本目前还在处于发展期。

郑玉华又问道:“杨生,您是考虑去欧美看船?”

“不是,只是问问。”杨文东摇摇头。

或许欧美现在的高技术造船能力对以后有用,但现在的他是肯定不可能去欧美造船的。

“我们香港一般用的货轮,日本那边的是最划算的,除非您想买什么特殊轮船。”郑玉华笑说道。

“正常货轮就行了。”杨文东没再多说什么,而是看起了手中的资料。

郑玉华又说道:“杨生,我来跟您介绍一下吧,这些资料也不是介绍的很详细,因为纸张大小有限。”

“好。”杨文东自然同意,看资料了解一些专业词汇,太头疼了。

随后,花费了十几分钟,郑玉华将几家船厂的不同船型介绍了过来。

结束后,郑玉华说道:“杨生,我们内部比较看好的是这一款1.5万吨的dc267散装货轮,这是日本三菱造船厂最新技术的产品,上一代就质量很稳定,也很省油;

最重要的是,内部空间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放下很多商品,甲板之上也比较平整,以后如果需要,改装成集装箱货轮,也很容易。”

“很省油吗?”杨文东问道。

“比上一代要节省5%。”郑玉华说道:“杨生,别看这5%,如果跑的多了,一年下来是能多省几十万港元的。

而且由耗降低最大的意义不在于那点油钱,而是能够让续航更高,负载更轻。”

“嗯,看起来是不错。”杨文东看了下价格,说道:“就是价格贵了点,一艘要180万美元啊。”

郑玉华说道:“这个价格的确不便宜,可货轮的价格就是如此,这样配置、性能的货船如果在欧美的话,恐怕要200-250万美元之间了。

而且三菱船厂的销售经理也告诉我,如果买的多的话,还是有折扣的。”

“买的多?”杨文东笑了笑,又问道:“如果我买的多,能租出去吗?”

虽然自己旗下的工厂也有很多运力需求,但东西比较轻,路线也是固定的,用旧船就行了,投入新船反而浪费。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