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60章 1961年的财富统计(4)

为了名,或许也就是因为如此了。

魏泽涛听完后说道:“杨生放心,我们肯定会全力以赴。”

“行。”杨文东点点头,随后看向郑志杰,问道:“老郑,长兴地产算是我们集团的第二大业务了,你也大概总结一下去年的成绩吧?”

“是,杨生。”郑志杰也说道:“长兴地产如今也有两个主要业务,一个是住宅小区的地产开发,另外一个就是置业。

去年一年,长兴地产一共开发了6个住宅小区,总销售面积超过了340万尺,因为都是在港岛,单尺价格在30港元左右。”

“那也接近一个亿的销售额了?”杨文东笑着说道。

郑志杰说道:“对,不过这是终端的营业额,其实也是有循环利用的,上一家项目的资金,也会用在下一个项目。

而且我们自身动用的资金还不足其两成,大部分也都是动用的楼花及银行的资金。”

“嗯,我知道。”杨文东点点头。

地产行业是非常特殊的,本身因为有抵押,所以银行在放款方面,也是比较爽快的,至少比航运要好多了。

而楼花的特殊,更是把杠杆用到了极致。

据说很多赌性比较大的地产玩家,只用十万块,再通过一些手段,比如跟银行“打好”关系,然后获得百万的贷款,再通过楼花获得更高的资金。

如果顺利的话,撬动了三四百万的资金,最终获利大几十万,而本钱只有十万,利润可以说是七八倍了,甚至可能十倍。

长兴地产业自然用的是同样套路,但因为资金足够大,基数高,不可能做到这样的极致,一般控制在15%左右,不过这只是针对单项目,多项目的资金利用率就要高多了。

也就说,明面上几个项目一共1500万的启动资金,其实很大一部分是重复计算的,真正投入进去的可能只有三五百万,利润的话,大概能翻个两三倍,差不多千万港元。

看起了对比营业额的比率不高,但对比本金,就是绝对暴利了。

随后他又说道:“明年的地产业务,继续开发高档小区,另外,可以尝试选择一些商业写字楼进行开发,也是一样卖楼花套现资金。”

长兴地产的小区,都是装修好的,加上位置都不差,所以深受很多中产阶级市民的喜欢,这也是为什么公司发展很快的原因。

不过高端市场总是有限的,特别是在60年代初期这个经济环境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