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71章 湾湾之行的收获(3)

不高,国际之间的大型货轮,主要还是靠经验叠加气象台数据,配合起来,基本上不是运气贼差,还是能避开台风中心区域的,可进入边缘地区是常态。

而大型海轮,体积大够结实,在台风边缘走一圈,一般不至于出什么大事,但可能也会有损伤,所以船只的运营成本甚至寿命,跟船长经验也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至于小型游轮,出海太深就是找死了,因此这个时代,游轮也都是近海玩物。

“好吧。”白玉洁又道:“那买回来我也要坐坐,”

“当然可以.”杨文东笑了笑。

半天后,轮船抵达基隆港口,基隆造船厂的高层也是来到港口迎接,一群人相互认识之后,便直接来到了造船厂。

因为到了下午时分,因此也就直接上船,在船体内走了一圈,基隆造船厂的厂长尹向东也是一路介绍着。

晚上6点之后,船舱看完,尹向东询问道:“杨先生觉得我们这艘船如何?”

杨文东笑了笑,道:“还不错,从内部来看,跟日本的差不多,不过,尹厂长,你也知道,这船只,最重要的不是这个表面,而是内在。”

船只的主要作用是商业用途,也就是赚钱,所以表面东西不是很重要。

就如同卡车与轿车,轿车是追求极端舒适性的,卡车么,差不多就行了,道理一样。

尹厂长自然明白,笑说道:“杨生,我们基隆造船厂在前几年已经造出十几艘万吨级别的油轮及货轮,这些船只也在远海航行,至今也没有出现大的质量问题。”

“嗯”杨文东点点头:“可一万吨的与几万吨的,还是不一样的。”

尹厂长道:“杨生说的很对,只是凡事也都有第一次,我们也希望,能够与杨生合作,我们可以保证船只不会出严重质量问题,以书面的形式。”

杨文东则道:“这样,我们还是先谈谈价格以及金融方面的信息,最后再决定,如何?”

“好的。”尹厂长笑说道,这种大交易,也的确不可能立马定下来,

正常情况下,双方都是需要讨论几个月,商量各种细节,然后再决定,如果最终没谈好,那几个月时间都可能功亏一篑。

第二天,杨文东也观看了新船下水仪式,整个船厂,几千人都在港口,欢呼雀跃。

白玉洁道:‘东哥,这一艘造船厂,工人可真多,难怪你说造船业能够带动大量就业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