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36章 云岭农业(4)

就不能建大棚了?

实在不行,除了改成育苗场,甚至还可以用来种葡萄、种西瓜。

陈家志越琢磨就越觉得这件事可以尝试一二。

计划好的总投资200万元,也完全足够做这些事了。

“来,喝酒,建大棚的事就这么定了。”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但这在农场建设中都是常态。

育苗场有条不紊的建设着。

随着第一批大棚材料的抵达,场地也平整好了,跟着就是大棚的搭建。

除了育苗场,示范基地也将做成连栋齐边大棚。

这种棚空间大,也克服了拱圆棚两侧较矮,不能种植高秧蔬菜的缺点。

九月二日,阳光明媚。

第一座占地约五亩的连栋大棚正式开启了搭建工作。

场地外的纪松组织着工人在组配培育穴盘苗的基质,办公楼正在打地基。

彭谦也在做着各自的科研计划和准备。

其实从决定示范基地也要搞大棚时,就不用那么急着赶进度了。

但各自也都一直在忙着。

陈家志也在完善着育苗场的架构,先是招人完成公司的注册。

在取名上,几番纠结后,他参考了后世的经验,取名云岭农业。

核心部门就是育苗场和示范基地,由李明坤负责,但更倾向于生产管理、行政、财务。

彭谦担任公司副职,主要负责技术和科研,纪松协助。

同时,陈家志要求科研部门还要继续招人,在科研上持续进行投入。

经过一番亲力亲为,云岭农业也算是五脏俱全。

在完善架构的过程中,陈家志也全程带着李明坤,这人稳重有余,胆气略微不足,但可以信任。

现在也没人可用,只能先让他顶上。

经过江心菜场快接近一年的历练,至少日常生产管理上不会出多大问题,后续也会从花城抽调一批熟练工过来。

宣传推广上目前还没成立专门的销售部,但陈家志已经有意向人选。

王永祥等乡镇科技助理员出身的几人就很合适,常年在本地农村搞宣传培训,不仅懂技术,嘴皮子娴熟,还在农户中小有名气。

这就是最合适的推广员。

不过随着9月来临,元谋冬早蔬菜已经进入了大规模移栽期。

等育苗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