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38章 回菜场(5)

苗最后都是菜场内部消化。

陈家志边听边看,林林种种的组合加起来有几十组,每组都做了标签。

有些已经嫁接,有些还才播种发芽。

最终每一种都会种在菜场专门划分出来的种植田里。

“现在能看出嫁接苗和实生苗的差距吗?”

“有部分还是挺明显的。”虽然嫁接的时间不长也不多,但方学林很笃定的带着陈家志来到了一盘苗前。

“黄瓜?”

“嗯。”方学林拔出一株苗,“砧木还是老板提过的云南黑籽南瓜,根系很发达,嫁接后缓苗很迅速。”

陈家志一乐,经过验证的东西是有些不一样。

至少他感觉发展育苗场的方向没错。

国内蔬菜面积正是大幅增加的时候,蔬菜市场的竞争在加剧,但种苗的确还是蓝海。

现在不仅要尽快筛选更多组合,还要加快市场的开发。

出了育苗棚,陈家志看到敖德海正在往这边走,便又回头对易定干和方学林说道:

“还得加大招人力度,尤其是科研和市场型人才,提高菜场的技术含量,开拓种苗的销售市场,这件事你们俩都要留意。”

交待完,他又带着敖德海回了办公室,泡上茶,谈起了去沪市建基地。

敖德海颇为有信心,刚好新接的300亩地也刚开荒完,积累了不少经验。

只是对沪市很陌生。

“种地到哪里都是种,到了沪市后,也主要种叶菜,管理上都大差不差,只是气候有差别,同时不会让你带多少人过去。”

敖德海愣了愣。

少带人过去?

陈家志解释了工资上的原因。

沪市没有供港渠道,甚至批发市场渠道都没打通,菜价更低,很难支撑起给普通菜工高工资。

只能按正常工资水平来,尽量在当地招人。

说到这的时候,敖德海便迟疑了,面对陌生的菜工,这难度陡然就大了许多。

但沪市也有优势。

土地租金低,工价低,极端天气没有花城多,同时潜力高。

陈家志和敖德海谈了一会儿,才最终定下来让敖德海带几个人去沪市建场。

搞定了敖德海后,陈家志又找各部门谈工作,跟着又和两个股东,以及香江的夏有车通了电话。

既聊当下工作,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